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信息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信息产业
 

2016年12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谢诗晓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加强标准化工作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行业按领域、成套成体系开展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作为国家质量基础(NQI)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民经济运行、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加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水平快速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以临沂市为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4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4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23个(国家级3个、省级20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金正大集团、山东临工集团等企业在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电子信息行业完成了《电子信息领域“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分析了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理清了标准现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开展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调研和对比分析,完善了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明确了未来三年标准化重点领域和工作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标准与产业的贴合度,全面、系统、科学的开展电子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了依据。

尽管标准化建设有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企业的标准化意识不强。有些生产、经营、管理主体对标准化缺乏认识,忽视标准化的作用。一些企业对自己所需用到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不了解,对标准化工作缺乏组织、缺少投入。有的生产企业产品标准制定随意性大,指标要求甚至不符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以兰山区为例,目前全区有300余家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产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公开了536项产品标准。

二是标准化整体水平不高。在工业领域,部分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高层次标准化活动参与度较低,特别是参与国际权威标准制修订的数量较少。一些产业虽然已形成群体规模,但企业执行的标准水平不高,产品处于低端水平,竞争力弱,发展不可持续。在农业领域,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较低,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个体农户生产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在服务业领域,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标准缺失较多。服务业整体发展层次和水平与市场国际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标准推广实施的力度不够。对标准化工作宣传普及的力度不够,标准化的作用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生产、生活中定标准、查标准、用标准、遵循标准、改进和提高标准的氛围不浓;标准化专业培训教育少,企业普遍缺乏标准化人才。此外,一些好的示范经验和标准宣传推广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不够。对涉及跨行业、跨领域或交叉互织的标准问题缺乏系统协调;各类行业学会、协会、商会以及企业联盟等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够,标准联盟企业之间因竞争关系,很难就制定联盟标准问题深度合作。

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多种载体扩大标准化知识普及,加强标准研制、标准转化以及企业自觉采用国际标准等方面工作的宣传,提高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以及群众等对标准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增强标准化建设的影响力。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在贯彻实施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各行业领域梳理现行标准,对照找出不足和差距,提升现行标准,补齐缺失标准,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对尚无现行标准,目前又急需的标准要制定编制计划,开展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的标准制定。实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更高、更严的企业标准,提高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行业团体、学(协)会等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团体成员研制和实施团体标准。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对产品标准达到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奖励,调动广大企业研制标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聚集社会力量、扩大投资渠道,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的原则,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拿一点,市场筹一点的办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加快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标准化工作。

四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标准化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标准的制定实施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反映各方面利益,要求有关部门、相关各方能够协调一致,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作者单位:临沂市委办公室信息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