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园区新动力·智慧园区提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园区新动力·智慧园区提速
 

2017年3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园区潮起垂直趋势初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平

让园区更加“智慧”,已经成为产业园区转型的一种趋势。

2017年伊始,各地打造智慧园区的风潮就已掀起。天津滨海互联网产业园在新年第二天正式揭牌,泉州丰泽智慧物流园区近期已开始运营,而广东东莞廉商·智造产业园表示将于2017年8月份投入运营使用。

呈现集群化分布

“目前各地都在推智慧园区,园区类型也比较多。一般当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园区会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园区智能化;如果没有基础比较好的产业园,当地就会打造出新的智慧产业园。”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促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各地智慧园区建设风生水起,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在地域分布以及建设模式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在地域分布上,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且有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的特征。有报告分析,从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园区建设特色,也正加紧智慧园区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上述工作人员也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打造的智慧园区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总体来说,一般东部发达地区的智慧园区相对来说会更加成熟一些。但目前中西部智慧园区打造势头也十分强劲。

作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苏州工业园区以“智融服务、慧聚创新”为主线,早在2014年就已经构建成了包括电子政务私有云、数据中心等软硬件平台架构,具备了提供云服务的条件。2015年基本实现电子政务、社会资源、公众服务、企业应用的“共享、整合、服务、创新”,成为全国领先的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国际一流的智慧型城区。“十三五”期间,园区以“高效信息感知和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战略重点,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率先实行全系统智慧城市模式,建立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慧城市发展体系。

智慧园区是国内各类园区转型升级的典范。从全国范围来看,智慧园区投资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由园区管委会推动的“智慧园区”建设、由运营商推动的“智慧园区”建设、由各种厂商推动的“智慧园区”的建设、在园区管委会支持下组建专业第三方公司推动的“智慧园区”建设。据了解,最后一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自主权,受到制约的因素较少,投资建设都较灵活,所以,这种全新模式也是目前最受推崇的模式。

尚属初级阶段

随着产业园区逐渐专业化和精细化,不少垂直于某一领域的智慧园区也相继落地。而这种智慧园区主要是由巨型厂商在推动。有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产业链的聚集需要,未来这种模式的智慧园区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IBM等巨头已经打造了多家产业园,在国内,这种由巨头打造的园区目前还不是很常见,昆明和天津两地这种类型的园区会相对明显些。

智慧园区快速的发展,让园区经济找到了新动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也暴露出问题,例如智慧化元素少、两化融合水平低、整体服务能力较低等。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园区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服务还处于分散状态,并未形成集约效应,这些园区其实只是打了个“智慧园区”的名头,实质上和传统产业园区没有什么不同,到最后还是成为一座“空城”。

同时,该业内人士还说:“智慧园区的建设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硬件、软件和服务多方面。硬件上现在很多园区已经在投入,重点是如何提升软件方面的能力。什么时候园区能够切实解决入驻园区客户最迫切的本质性诉求,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智慧园区的功能也就显现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