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500强看国企的嬗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玲玲
近日,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出炉,中国企业入榜数目达到110家,再次刷新历年纪录。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中国企业继续保持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到2020年中国将有望赶超美国成为榜单之“首”。
“1994年《财富》杂志公布了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名单,自此,入围此排行榜就成为了中国企业的梦想和追求。”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最初入围的3家到现在的110家,中国上榜企业的名额连续13年增加,从数量上来看,中国企业目前在做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无疑是亮眼的,但是在经济结构与盈利能力上来看,中国企业距离真正的‘强’仍然任重而道远。”
《财富》榜单上的国企
根据榜单,在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依然占据了绝对优势,占比接近九成。其中,榜单中前50强的中国企业共有12家,名额几乎全被国有企业占据。分别是:国家电网(2位)、中石油(3位)、中石化(4位)、工商银行(15位)、建设银行(22位)、中国建筑(27位)、中国农业银行(29位)、中国银行(35位)、平安保险(41位)、中国移动(45位)和上汽集团(46位)。
“毫无疑问,国有企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全球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能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排名得以进一步上升,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吴金希称。
但是从经济结构、行业分布以及盈利能力上来看,榜单上的数据似乎给那些为了得到榜单“亚军”而“沾沾自喜”的人们泼了一瓢“冷水”。
从企业性质来看,103家上榜的内地企业中,只有13—14家企业是真正的民企,而在前50强中,清一色都是国有控股企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相较于欧美国家以高科技、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导的行业分布,中国入围榜单的企业仍然大多分布在石油、金融、电力、钢铁、汽车、煤炭、有色金属等领域,榜单前5位中有3家中国公司,都是能源产业。多年来,行业分布的状况基本没有改变,这些行业要么属于垄断领域,要么属于产能过剩领域,要么属于亏损大户, 覆盖面或涉及的行业宽度不够。这说明中国的新经济中,创新型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比重是明显不足的。
从盈利能力来看,苹果以534亿美元的利润赶超去年的“状元”中国工商银行,一举夺魁。而全球最赚钱公司的2到5位则依然是被去年就在榜单中表现亮眼的“工建农中”这中国四大银行所占据。
要有体现大国实力的产业纵深
据统计,入围500强的中国企业,其中有10家银行,这10家银行的利润达到了1800多亿美元,占上榜内地103家企业利润总和的55%。如果把10家银行的利润计算在外,那么,其他93家上榜企业的总利润仅剩1475亿美元,每家非银行企业平均利润仅有16亿美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资专家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行业的暴利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内在隐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在风向。“银行作为第三产业,其利润从根本上说源于实体企业。如果银行的盈利水平过高,实质上意味着其从实体企业中攫取的利润越多,这必将深刻影响实体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此外,我国此次入围榜单的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广汽和吉利等6家汽车制造企业,总计盈利114亿美元,不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两家的利润(171亿美元)。而入围2016年榜单的中国企业中有6家金属行业企业,包括有色金属和钢铁企业,虽然营业收入达到了209.2亿美元的入围门槛,但是它们却总计亏损21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上榜企业盈利能力不佳也有其客观原因,上榜的部分国有企业中在实现保值增值的同时,还要承担着众多公共服务和国家战略性任务,短期盈利甚至不是一些企业的首要之选。这也让不少国内巨无霸企业尽管在总体资产上已成为世界性的庞然大物,但在盈利水平上却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比。
吴金希认为,世界500强名单给了中国企业一个检视自身、认清自我的机会。“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光在数量上有属于世界级的大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体现大国实力的产业纵深。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靠什么?归根结底要靠自主创新、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创新。”
“中国企业大量上榜,除了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企的合并重组也是一大助力。例如由于南北车的合并重组,新成立的中国中车集团以266位的排名首进榜单。而中粮集团则因重组华孚集团,完成对来宝农业的全资收购,比上年的272位上升151个名次,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中国企业。”上述国资专家表示,“相信随着国有企业在2016年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名单中的数量有望再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