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避免“疫苗事件”重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企宣
应避免“疫苗事件”重演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疫苗事件”如今终于有了定论。
1月3日,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圳康泰乙肝疫苗调查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检查组未发现该企业在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其生产管理也符合GMP规范的要求。因此,初步判断此次疫苗事件累计报告的17例死亡病例与接种疫苗无关。
在很多人看来,疫苗事件也该收场了。但事情恐怕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既然最终证实和疫苗质量无关,那么此前的“疫苗致死说”、“疫苗暴利说”、“被污染说”以及种种对于疫苗的“有罪推定”是如何得出的?如果这些悬疑得不到解决,那么下一个“疫苗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在其它领域再次上演。
疫苗事件发生后,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蛊惑力的当属“疫苗致死说”。那么,乙肝疫苗真能致人死亡吗?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根据“乙肝疫苗”的定义,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即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这种表面抗原不含病毒遗传物质,本身并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由此可见,乙肝疫苗实际上属于一种“蛋白质”,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恐怖。
疫苗事件披露后,国内乙肝疫苗的主要生产商康泰生物、天坛生物、大连汉信均遭到重创,而关于疫苗的报道也持续不断。从“疫苗致死说”到“董事长举家移民说”、“疫苗暴利说”再到“生产环节被污染说”等等,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乙肝疫苗接种的恐慌。
有专业人士称,所幸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及时出手,驱散了笼罩在疫苗头上的阴霾。否则,康泰生物等疫苗企业很可能步“三鹿奶粉”的后尘一去无踪。
回顾此次事件,相关部门通过新闻通气会、专家专访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沟通是值得肯定的。疫苗事件收场了,但围绕疫苗安全的讨论不会就此结束。此间观察家建议,相关部门及疫苗企业应该以更开放的胸襟让媒体和公众参与讨论,让更多人了解计划免疫制度,了解政府及国内疫苗企业为保障疫苗安全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