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个都是”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空前肯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扫清了障碍,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平等竞争,公平地使用资源提供了保障。

“两个都是”指引国企民企共生共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周德文

“两个都是”指引国企民企共生共荣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在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后,又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两个都是”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空前肯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扫清了障碍,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平等竞争,公平地使用资源提供了保障。

而此前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大,不仅都强调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都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表达了党中央对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强调了公平竞争。

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从十六大到现在整10年了,但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发展仍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许多垄断行业民间资本进入还是很难,有数据显示,我国私营控股投资在金融业仅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占7.5%,水利、环境和公共建设管理业仅占6.6%,不少领域仍然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这种状况的存在,说明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国企与民企之间,不存在谁进谁退问题,即使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发生过令人担忧的事情,这是政策执行问题,而非政策本身问题,更不是方向的改变。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国企民企可以尽可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国企、民企共生共荣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使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过去受极左思想影响,经济所有制追求单一的公有制。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9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24.3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8亿人,民营经济已占全国GDP的66%,在这种情况下,假如选择“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中国经济社会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所以国企民企通力合作,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必然的、正确的选择。

国企、民企各有优势,共生共荣,方能展现更多生机活力。目前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虽然只占大约30%,但国企在许多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无论是企业规模、企业声誉,还是技术实力、融资能力,都强于一般民企。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自然也有自身优势,如管理成本降低,商业嗅觉灵敏,经营机制灵活,更适应市场竞争。国企与民企合作或融合,优势互补,可谓是如虎添翼,不仅有利于双方发展,而且具有战略性意义。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表明,国企、民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分工合作,机遇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是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许多发达国家,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已经构建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如日本的“垂直协作”体系、韩国的“共生协作”体系和美国的“外包合作”形式。日本大约60%的中小企业加入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体系。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国企、民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各种合作实现共生共荣的案例。这也说明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能够做到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国企、民企携手并进、共生共荣,将有力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者系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