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企业
 

2013年4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ST远洋:退市重压之下断臂求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任腾飞

*ST远洋:退市重压之下断臂求存

2000年12月11日,中远集团签订了中国第一艘30万吨级VLCC建造合同,标志着打造中国油运主力船队的战略方向已然确立。

2012年年底,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将“*ST”一事曾传得沸沸扬扬,如今已尘埃落定。由于连续两年大幅度亏损,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远洋于3月29日起正式更名为“*ST远洋”,成为A股市场中规模最大的ST股。

月有阴晴圆缺,水有潮涨潮落,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只不过,中国远洋自2007年A股上市后至2013年被“*ST”期间遭遇的过山车之旅,这个波峰与波谷的距离似乎近了些。

保值是增值的前提

重点在于风险防控

由盈利近70亿元至遭遇巨亏成为A股市场中规模最大的ST股,中国远洋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公司股价也从2007年回归A股后最高时接近70元一路下跌至如今的不足4元。

中国远洋踏上股价暴跌以及戴上ST帽子之路,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中国远洋的巨额亏损,首先与所处行业的不景气有很大关系。通过分析中国远洋2012年年报发现,干散货业务作为其第一大板块亏损最为严重,毛利润为-27.9%。在其他业务均盈利或微利情况下,中国远洋的干散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滑是巨亏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寒冬仍未过去,A股市场中的航运股像长航凤凰、宁波海运、中海海盛等纷纷预亏,说明这些上市公司都面临着行业性的难题。

李锦表示,不能将巨亏原因全部归结于外部市场环境因素。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对比同行业的其它企业,有的仍在盈利,即使出现了亏损也远没有这么让人惊心动魄。比如同处航运业的中外运航运截至去年12月底,营业额增加8.5%,达到474亿元人民币,盈利6.49亿元。

除了归因于险恶的经营环境外,恐怕更多的还是要反思自身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国家审计署曾在其官网发布的一份“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指出,中远集团存在部分经营决策不规范、内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我们在主观上尽了一切努力,想方设法减亏,包括调控运力规模、加强联盟合作、严控成本支出等等。”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曾向媒体坦言自身的困境。

作为一个从事航运业45年的标杆人物,魏家福经历航运业多次起伏,却也深深感到“这次困难形势是最为严峻的”。毕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这是一个大到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的麻烦,即便对深陷其中的全球航运业巨头中国远洋而言亦是如此。

政府救市引争议

自救才是硬道理

中国远洋连续两年亏损,已经戴上“*ST”帽子,而2013年如果中国远洋继续亏损,或将面临退市危机。眼见2013年已经过去1/4,留给中国远洋扭转乾坤的时间已经不足9个月。

“今年确实没有退路,必须要背水一战。”3月28日,中国远洋年报媒体发布会上,公司干散货业务部负责人许遵武表情凝重。

在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远洋并未等到大股东的资产注入和政府财政补贴。连续两年亏损的中国远洋难以避免地戴上“ST”的帽子,成为A股市场中规模最大的ST股。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远洋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家对航运企业展开救助,但并未获得实质性的援助。而这也曾被解读为“央企亏损就向国家要钱”,并且遭到铺天盖地的声讨。

2013年1月29日,中国远洋在京举办了一场小型媒体沟通会,董秘郭华伟表示,“‘调结构’将成为中国远洋未来减亏扭亏的重点”,而对于政府救助,郭华伟则表示,“从管理层面上,大家的心态是,从没想要依靠国家政策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

对此,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也指出,政府的救市措施应着眼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更多会从税收和融资着手。“国家的救市措施将会着眼于长远,而非解决眼前亏损的企业。”贾大山向媒体透露,预计救市方案会在三月份两会之后公开。

李锦认为,央企被“*ST”,不必过于悲观而进行片面的解读。首先,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也恰恰体现了央企也在接受市场的检验。对于中国远洋来说,既然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摆脱困境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措并举、多方努力。既要期待航运环境的改善、政府的政策帮助,更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2013年航运市场依旧严峻。”有航运市场专家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对于中国远洋来说,单纯寄希望于航运业整体趋势好转显然不够,而成本调控和资产出售则成为公司下一步自救的主要手段。然而,相比动辄近百亿元的亏损体量,成本和费用的调整无疑只是杯水车薪。由此来看,出售盈利资产将成为中国远洋自救的重要一步。

李锦告诉记者,摆在中远面前的,是长期发展和短期可能退市之间的矛盾;从长远来看,中远应规避航运业的周期性影响,做到风险控制,为扭亏为盈而剥离盈利资产并非明智之举,会削弱其核心竞争力。但在三年连续亏损可能退市的压力下,选择变卖盈利资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