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2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2版            专题报道
 

2013年1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保民:坚定不移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改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李保民:坚定不移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改革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既肯定了以往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成就,也为今后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资系统将如何开展新工作与应对新挑战,《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什么是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该把握什么方向和主线?

李保民: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也是国企最大的红利。实践证明,有企业制度的改革,才有国企巨大红利的释放。深化国企改革,就是让国企创造改革红利。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做强做优、世界一流都需要国企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来完善。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让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仍然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资管理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概括地说,就是市场化方向。“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核心目标,仍要坚定不移地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改革。

如今,国企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有人看好,有人唱衰。不可否认的是,潜力巨大、作用巨大、贡献巨大、挑战也巨大。从“刘易斯拐点”到“中等收入陷阱”,“从授权委托,法人治理,到博弈风险、红利缩减、内部人控制”,许多“成长中的烦恼”要排解,许多企业“改革深水区”的深层矛盾和体制问题需要突破。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寻找和挖掘企业自身蕴藏的巨大潜力。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国有企业能有今天这样如此巨大的成绩,得益于什么?

李保民:我认为,国企能有今天的局面,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改制重组,转变了经营机制,调整了布局和结构;二是国家花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努力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使企业轻装前进;三是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加大研发投入使科技成果初步显现;四是建立了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高铁、天宫一号、神州九号,海水深试工程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今后的国企改革,围绕着“做强做优,世界一流”这个目标,围绕着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重点突破;二是结构调整;三是创新发展;四是管理提升。

《中国企业报》:请您详细地介绍一下这四个方面的工作该如何展开。

李保民: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破。首先是要有顶层设计,就是要有总体规划、路线图、时间表。要认真总结回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抓紧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和重大举措等。重点突破最基本的就是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结构调整是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十分迫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部署,国有企业仍然要把结构调整作为201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两国两重一新一特”功能定位,进一步梳理各类企业主业,明确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布局结构调整思路。

创新发展是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抉择,是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

2012年3月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对标先进,查找不足,制定措施,积极整改,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管理提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做长期的努力,更需要通过改革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的保障。

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跨上了新纪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企业的情况也发生了新变化,从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这一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本身就向国企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客观动力。

《中国企业报》:一直以来,国资委在“监管”及“市场平等竞争”的两大问题中寻找合理性的方案。国资监管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您认为该通过哪些方面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使国资国企发展活力倍增?

李保民: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后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新生,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国资委的设立则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创新,也是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保障。

十八大提出:“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一重大改革要求和重大任务充分肯定了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十年的工作,并要求进一步改革完善,起到了探路子的作用。如,“三结合”、“三统一”、“三分离”的改革方向,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本原则,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结构调整方针,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完善,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等。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明确其他各类国有资产也要改革完善,除了经营性国有资产外,金融资产、行政事业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等都要改革完善,现在的国资委依法履职的探索起到了做样子的作用。比如,十八大报告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理论学术界也有人提出来建立“金融国资委”;又如,十八大报告要求“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理论学术界也有人提出建立“文化国资委”;另外,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福利的综合改革,”也有人提出要建立“医疗卫生国资委”,统一监管和运营这部分国有资产。

这些都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现在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总结丰富多彩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理论体系和创新,是国资人和国企人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中国企业报》:未来十年,国资监管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国资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该如何加强?国资监管工作新的重要发展期如何拓展?

李保民:我认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是要稳中求进;二是要深化改革;三是要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国资管理探索是世界独一份的。首先要坚持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权力、责任与义务相统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基本方向和原则。这是十六大提出来的,经改革实践证明完全正确的。

在管资产方面,首先要分类监管,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资产主要分为:经营性资产、金融性资产、行政事业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等等。还有公用、公益、基础等方面资产、分类监管就能很好地把握其特点和规律。

其次要建立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国资管理体系,一级政府,一级监管,首先要求建立出资人监管制度。建立完善社会监管,如财政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审计部门专项审计、年底审计、工商部门的工商登记和年度审核等等,建立完善综合集成监管。利用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全面分析监管。

再次要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是落实《公司法》赋予出资人作为股东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中的资产收益的事项。实际上就是完善管资产的制度方法。

在管人方面,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大全球招聘的力度,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完善人才市场,以人为本,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方式的科学分析和综合配套考核。

在管事方面,主要是在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制度方面下功夫,使经营管理者做的事,即企业经营管理,真正围绕质监和效益这个中心,要优化生产要素、增量的分配,规范职务消费。

综合以上情况,应抓紧制定《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具体建议,这既是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入研讨,又是加大对实践的探索力度。明确国资监管改革完善的方向、原则和路径,如国资监管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县级国资监管机构和职责的界定;没有列入行业管理的经营性资产怎么统一监管等等。这些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中国特色的国资和国企改革发展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会有所贡献,也会对世界经济和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届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应当之无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