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人物
 

2024年4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教育专家陈敏:

数字化赋能 用科技力量重塑未来教育格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谢郁桂

近年来,中国智慧教育市场的增长趋势着实引人瞩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智慧教育行业已增长至3159亿元规模。

“智慧教育产业的崛起经历了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教育推向了智能化的新纪元。”国内知名智慧教育专家,中国科学家论坛理事会会员陈敏说道。

深耕行业多年,陈敏始终致力于教育的智能化发展,并研发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内容生成与教材编制系统”“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基于模型驱动的自适应教学优化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差异识别与对策生成系统”等多个智慧教育领域的技术成果。

“智慧教育的发展正转向日益深度和广度的层面,主要体现在加强智慧教育系统治理、技术与人才结合,以及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这三个重要方面。”陈敏说道。

加强智慧教育系统治理

在陈敏看来,在这个信息技术日益强大的时代,我们已经拥有了丰富多样、多维度的教学资源。然而,并非拥有这些资源和技术就可以轻松地促进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创新且有效的管理模式,来指导和实施这些先进的教育工具。

陈敏表示,完善的智慧教育系统治理模式是实现系统高效运行和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关键。一方面,它能确保教育资源被合理、有效地利用,让每个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使教育真正地实现公平;另一方面,通过对系统的有效治理,也能大幅提升其运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需求。然而,建立和完善这样的治理模式,不仅需要对教育行业本身有深度的理解,还需要在多个环节上进行高质量的整合。

对此,陈敏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从政策制定层面,需要着眼于制定出能够真正推动智慧教育发展、符合教育行业特性、并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政策。其次,技术引导是推动智慧教育持续前进的重要力量,需要持续引进新的信息技术,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最后,服务监督也非常重要,需要定期对智慧教育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其始终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并顺利达成教育目标。

促进技术与人才结合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技术能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系统地培训和教育,帮助教育工作者掌握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当然,这样的技术不单单在于软件和硬件设备本身,更包括他们应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应对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新型技术进行教学,那么我们的教育体系将大大提高效率、适应性和包容性。”陈敏认为,仅有熟练掌握技术的现有教育工作者并不足够,还需要吸引和培养一批既了解教育又在技术方面有实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成为桥梁,把最前沿的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在让教学活动充满创新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教育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场景中,无论是在定制化学习、智能监控,还是在智能教师助理和学生评估等方面,人工智能都在变革教育的形态,创新教育的方式。

以定制化学习为例,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将每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能力和需求纳入教育计划中,使教育更具针对性、高效性。而智能监控则大大加强了教育的精确性和便捷性,能够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此外,智能教师助手的出现则进一步释放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可以更专注于教学本身,而不是繁琐的行政工作。而人工智能在学生评估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其不但能够进行细致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评估,还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策略,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非常有用。

陈敏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更深度地参与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智慧的方式推动教育的全面升级。每个学生都将获得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确保他们接受到的教育都是最符合他们自己需求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真正的公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