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商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商道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需要大智慧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过剩经济下,量本利失效

前面讲到了量本利,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薄利多销。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很多行业随后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过剩经济下,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从受供给制约转为受需求制约。这时再增加产量,不仅不能降低固定成本,反而增加了变动成本,致使流动资金紧张。更为严重的是,产能过剩引发了企业之间愈演愈烈的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每家企业都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只能实施红海战略,这极大地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亏损。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的关键不再是量,因为量没有了弹性的作用,量本利失效了,价格成为对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企业生产并售卖10万辆汽车会盈利,但生产20万辆汽车就会有10万辆积压在仓库里,这不仅没有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反而占用了流动资金。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企业就可能经营不下去了。

在经济危机和过剩时期,不少企业采取了降价放量的竞争策略。这样的策略往往使企业雪上加霜,因为这个时候市场本来就在萎缩,企业放量销售是完全逆市场操作的。理智的做法是竞争各方尽量合理地减产,在降价上则要慎之又慎,用减产保价的方式渡过难关。

2011年下半年,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再加上节能环保的需要,浙江、江苏等地方政府对工业企业采取了分期分批控制用电的措施,其中也包括水泥企业。一开始,不少水泥企业跑到电力局求情,说千万别拉我们的闸,后来大家发现拉闸限电后,水泥价格竟“因祸得福”,一吨涨了100多元。虽然水泥生产量少了一些,但是利润提高了许多。2011年,整个水泥行业的利润竟破天荒地超过了1000亿元,这种增长确实受益于限电。

这件事提醒我们:过去把竞争焦点放在量上,价格不停地往下降,企业赚不到钱;现在减量了,企业反倒赚了很多钱。可见,行业的主要矛盾是价格,不是量,而且在过剩的情况下,想放量也放不了。通过这一年,大家认识到,影响企业效益的是价格,影响价格的是供需关系,这就把逻辑讲通了。量多不赚钱,量少才赚钱,要想取得好的利润,就不能盲目地靠放量降价,而是要进行产销平衡,以销定产,稳产保价。可以说,限电事件对水泥行业来说既是一场市场教育,也是一场价格教育。

中国水泥价格在20年前就是每吨300多元,现在还是。全世界水泥的平均价格为每吨100美元,而中国是每吨50美元左右,并不高。全世界的钢铁与水泥的比价是3 : 1,如果钢铁是每吨3000元,那么水泥就是每吨1000元。在中国,二者的比价则是10 : 1,中国钢铁每吨3000元,水泥每吨只要300元。大量廉价的水泥支持了中国建设。新建楼房里每平方米水泥的成本是60元,而房地产商手中一平方米的房子要卖几千甚至上万元,水泥的成本在里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跟我说:“宋总,我做了20年房地产,这么多年来水泥的价格一直很稳定,基本就没变动过。”我说:“是的,房地产价格都涨了很多倍,水泥的价格还是那么稳定,房地产行业用了大量的低价水泥,最终赚到了钱,其实,我们做水泥的企业心里在流泪。”因为水泥需求是刚性的,缺乏价格弹性,产量一旦过剩就容易打价格战,导致市场价格降低,进而导致企业亏损,所以,在环保指标下限产反而是水泥企业良性发展的动力。我们讨论和研究的过剩问题是非正常经营的问题,传统理论没有彻底地解决过剩,今天仍然解决不了,这是市场经济的两难问题。但是一家企业必须学会在过剩中生存,要生存下去、活得舒服才行。

价本利并不是对量本利的否定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需要有大思路、大智慧、大气魄。中国建材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价本利,即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重构合理的价格体系,不是围绕“增量”压价销售,而是围绕“稳价”以销定产、降本增效,维护区域市场供需平衡。价本利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思想水平,过去管理企业讲求眼睛向内看,往往不考虑市场的整体需求,过分主张通过放量降低成本,而现在既要管工厂又要管市场。价本利追求的是稳定价格,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让市场有序化,不漫天要价也不恶意杀价,在市场、客户、竞争者都能接受的情况下追求价格理性化。

价本利并不是对量本利的否定,而是针对行业关键矛盾的转化提出的新模式。当然,在过剩时期,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去产能,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南、埃及等国家出现水泥产能过剩后,水泥企业大打价格战,每吨水泥的价格从前几年100多美元的高价位,跌到目前只有30美元的低价位,整个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亏损。这样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现在,中国水泥行业每年约有35亿吨产能,只能卖出23亿吨,还有12亿吨的过剩产能,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去产能的号召,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错峰生产。过去水泥企业在冬季停产,但市场仍供过于求,所以现在每年有3—5个月的统一关停期,关停以后保留一定的产量,来稳定价格。我们总讲以销定产,销多少产多少是最合理的,但其实做不到。目前,中国建材实行自律减产,严格执行国家的错峰生产政策。

在这一点上,我理解了欧洲人为什么实行每周5天、每天6小时的工作制,为什么他们的商店上午10点钟开门,下午5点钟关门,周末不开门。因为过剩经济下,企业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商店不增加销售时间也不会影响销售。在短缺经济下,工人们春节期间还得生产,工厂领导在除夕会跟工人们一块儿吃饺子过年。现在,煤矿工人春节都放假了,没有必要还像过去那样做。我们要改变,要让车间工人像大学教授一样快乐地生产,一年中寒假放一个月,暑假放一个月。过去,形成了不少短缺经济文化;现在,我们在过剩经济下也得建立新文化。我们的思想必须转变,过去那么多年开工厂是发展生产力,现在关工厂也是发展生产力;开工厂是为了多赚钱,关工厂也是为了多赚钱。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