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矿业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矿业观察
 

2021年1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生态文明 服务绿色发展 推动法治创新

回望自然资源法治70年:用系统性思维推动法治化进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文/图

以“聚焦生态文明,服务绿色发展,推动法治创新”为主题的《新中国自然资源法治创新70年》新书发布会暨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成立大会,2020年12月3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企业报》集团、中国黄金集团资源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参加活动并同堂交流。

组建专业智库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正式宣告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大锰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塞军,共同为新组建的中心揭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是行业类高校首个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智库。”刘大锰在致辞中指出,战略院将“北地特色”进一步升华为“北地智慧”,在推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北地方案”。

新组建的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将在地大战略院和地大经管学院的协调下,采用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模式,通过“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以“聚焦生态文明,服务绿色发展,推动法治创新”为指针,通过聘任国内外自然资源法治领域顶尖人才,聚焦自然资源法治建设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专项和重点研究,为国家自然资源立法和政策提供理论和智库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库咨询服务,实现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法学教研室主任孟磊被聘为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冬、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付英、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矿产资源法律部主任曹旭升律师、中安智库理事长苏赢等5人,被聘为中心首批研究员。原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战略院院长张洪涛为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颁发聘书。

聚焦生态文明

本次活动上,由李显冬教授、孟磊副教授联合编著的《新中国自然资源法治创新70年》正式面世。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自然资源法治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治理之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自然资源法治建设还存在立法质量不高、立法体系不协调、自然资源领域矛盾纠纷频繁多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持续高位运行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李显冬教授、孟磊副教授主编的《新中国自然资源法治创新70年》,依据系统研究思维的方式,对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展开专题研究,对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及解答。同时,在系统梳理70多年来我国自然资源法治领域的理论发展和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部署,提出了在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系统的视角下,制定自然资源基本法、完善自然资源单行法等建议。

“《新中国自然资源法治创新70年》的出版发行,既是对过去立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法治思维的创新。”《中国企业报》集团社长吴昀国说,过去许多的自然资源管理,靠行政干预或文件规定去推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客观上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现在,随着生态文明、“两山”建设、乡村振兴、国有自然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的立体化、时代化推进,以法制思维和法治方法管理自然资源,既是补短板强弱项的需要,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

依照发布会议程,中国法制出版社责任编辑陈兴介绍了 《新中国自然资源法治创新70年》的选题、编辑出版情况。孟磊介绍了该书的创作历程。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苏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详细阐释了研究中心的初心与使命。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塞军结合依法治国,畅谈了自然资源法治创新研究的意义与期待。

推动绿色发展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如何寻找共赢的平衡点,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为此,出席本次活动的多位自然资源法治领域的领导和专家,结合“十四五”自然资源立法与政策目标,围绕“绿色矿山,生态发展”的话题,开展深入交流和研讨。

“包括矿山建设在内的自然资源,绿色开发、绿色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行动,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矿业律师曹旭升结合矿业实际,向《中国企业报》等多家媒体记者表示,多年来,我国矿业规模“大矿少、小矿多”的格局仍未根本性改善,部分矿山企业建设水平低、研发投入不足,这也使得生产工艺和设备比较落后。“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就要建立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管理体系,树立矿业企业品牌形象,扩大绿色矿山覆盖面和影响力。”曹旭升说。

参会的其他专家也表示,法治兴则国家兴。具体到自然资源管理上,要健全标准体系,要在已经发布的绿色矿山建设9个行业标准基础上,加快制定国家标准,用以推动绿色矿法建设。

据介绍,在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煤炭、石油、有色、黄金、冶金、化工、非金属7个行业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建设要求。与会专家认为,这部文件,对分行业、分地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建设,对制定地方绿色管理标准,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