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园区的根 在于创意和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朱晨辉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在走访了几十个文创园区之后,发现绝大部分文创园区还是通过管委会或物业的方式依托出租物理空间生存,鲜有立足长远发展战略、真正能成为企业孵化器、助力企业成长的一揽子计划。近日笔者采访的一个园区就发生了多个入驻企业短租到期不再续租的问题,这不仅让园区的招商部门头疼,也会动摇园区里其他想“长治久安”的企业的军心。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年)》综合数据分析指出,2015年,北京的城市文化发展总体实力位居全国首位,纵观北京的文化产业园区,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产业园,基本覆盖了文创全领域。但是业态上的高大全或者高大上,不意味着产业园就能活得滋润,生命力茁壮。一方面,要看园区企业的持续造血能力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管理方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进入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面临着管理和运营升级的难题和挑战。据北京市一家文创创意产业园的负责人分析,未来几年,随着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商场、农贸等企业外迁,北京将有大量空置的写字楼转型成为互联网、科技、文化创意的聚集地,北京未来五年内的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将大幅上升,而优质的文化企业少,就会形成“吃不饱”的空置现象。也会衍生表面上热闹的泡沫和恶性竞争。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紧跟政策风向把园区办出特色的同时,还应提高服务质量,甚至与进驻园区的文化企业深度合作才能够突出重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好项目,还需要下一场资金的及时雨。一直以来,无抵押、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制约着文化企业的发展。业内有识之士就曾指出,文化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与金融机构更加深入地合作,这样才能使园区内的文化企业更好发展。但具体怎么操作,似乎很多文化企业还是一头雾水。笔者以为,文创园区的管理方至少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把文章做足:一是要鼓励文化类企业重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园区之间完全可以通过授信、融资等方式提供互惠互利的支持;二是作为管理方,园区要促进自身的规模化、品牌化、平台化的发展和建设,给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便利,并引进相关的金融机构,如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结算、网络银行、自助银行、账户管理、POS消费等;三是要重点帮扶小微文创企业,因为他们是最需要支持的企业,兼顾给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支持。
一个好的园区一定是将文化与金融有机结合的园区,比如把银行、基金公司、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和担保公司、典当行、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公证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等金融和中介服务机构这些单位统统请进来。同时依托政策优势整合金融资源,建设“文化金融走廊”,针对文化创新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为入驻企业提供“投、融、担、贷、抵押 ”一站式金融服务。
对于快速发展的文化园区,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园区发展速度也是一件麻烦的事。现在文化产业园区的人才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懂园区管理运营,还要懂企业管理、投融资及资本运作等,所以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很重要。
文化产业园区竞争激烈,五年后或将迎来淘汰洗牌浪潮,文化产业园区要根据各个自身特点和自身资源情况,建设符合园区定位的产业生态,形成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和氛围。这样的文化产业园区才能有出路。当然,成功转型的园区不仅要紧密结合双创,让创意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园区谱写带有艺术气息的篇章。这符合文创园区的定位。我概括总结一下就是四句顺口溜:文化是个宝,创意要做好,品位要做足,跟着时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