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餐:跨产业交融带来新商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梦
我国营养餐产业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随着2016年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和《国民营养行动计划2016—2030》出台在即,表明大众营养与健康及其相关产业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空前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营养餐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营养餐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人员设施、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欠缺。相比发达国家制定的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教育体系,中国营养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业化之路才刚刚起步。而随着现代农业、现代食品加工业和健康服务业的不断融合,营养餐产业也站上了风口,迎来新的商机。
学生营养餐“不营养”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中国营养餐已涵盖学生餐、老年餐、高铁餐、航空餐、大型活动配餐以及医护特膳餐等各个领域。
据大数据显示,在学生营养餐方面,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近30多个城市的学校开展了午餐配送,尤以北京、上海规模最大,日供餐量均在30万份以上。但数量的快速增长,不能掩盖总量上的缺失:中国的中小学供餐总数仅仅占到全国城市中小学生的6%。与此同时,由于监管粗放和部分学校自律较差,很多学校的营养餐谱和配送方式并不“营养”。
在日前举办的2016年中国营养餐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营养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孟庆芬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学校供餐从城市到农村开始从安全逐步向关注营养过渡。总体看政府与社会各界希望加速我国学生营养餐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进程。
据孟庆芬介绍,在我国营养事业专家于若木的引领下,通过“护苗工程”、“学生奶工程”的实施,学生营养餐产业已进入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供餐,都已经开始从关注食品安全逐步向关注营养过渡。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目前已有29个省份的13.7万所学校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超过3360万人。
老年餐“叫好不叫座”
除了学生餐市场尚有很大开发空间外,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人餐也将成为市场“潜力股”。
中国早在2010年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巡视员王治坤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发展时期,中国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而老年人的膳食营养又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来自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6.1%的老年人口营养不良,37%存在营养风险。
今年9月发布的《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指出,北京有58%的老年人愿意使用社区老年餐,但在随机调查的488家餐饮企业中,虽有48%的企业在经营老年餐,但真正有老年套餐的只有3家,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老年营养餐。从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信息看,从2009年开始北京在全市建起一批老年餐桌,最多时有4500个网点,可是老年餐桌也往往并不能提供真正的老年餐,这也是导致老年餐桌叫好不叫座的重要原因。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付萍对记者说,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就老年营养餐形成有效的体系,但是中国老年餐供给条件已经成熟,她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涉老供餐企业发展,设立标准、树立品牌,扶持老年餐饮的龙头企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做试点,有了成功经验后向全国推广。同时,应在社区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老年人理解吃好一日三餐的重要性。
跨产业的新商机
中国营养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蔡永峰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民营养计划即将出台,其系统性不仅仅涉及一个行动、一项计划,而是包括整个支撑体系的建设以及全社会的构建。”
据他介绍,大健康是以促进人的健康为目的,涵盖了健康饮食、健康医疗、健康生活和健康服务等方面。健康饮食在大健康体系中的影响具有最大权重。营养餐是科学设计的健康饮食,是营养落地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营养餐可以实现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工厂化生产是保障和改善大基数人群的营养健康和食物安全的重要手段,一些国家前期的实践也表明,营养餐对改善学生、老年以及特定人群的营养健康水平,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谈到营养餐产业未来发展,蔡永峰表示,营养餐产业涉及现代农业、现代食品加工业和健康服务业等领域,包括学生营养改善行动、老年营养改善行动、临床营养改善行动、贫困地区营养干预等方面,呈现跨产业的交融,发展潜力巨大,具有极强的带动性,也将带来更多商机,成为我国新时期、新常态下利民、健民、富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