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20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8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炼化韩安平:敢为安全唱“黑脸”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韩安平

韩安平,安全的“安”,平稳的“平”,是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炼油五部Ⅱ加裂装置的安全员。这是一名普通的国企工人,是一名把工匠精神融入骨髓的国企员工。

39年扎根一线

50万字工作笔记

5年操作工、10年班长、24年安全员,这是韩安平的工作足迹。似乎与他的名字有关,39年来他一直工作在一线,做到安全生产。

由于能吃苦、肯钻研,进厂半年韩安平就被评为厂里的先进生产工作者。五年后,他当上了班长。

当班长期间有一件事让韩安平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1988年11月的一个夜晚,班员发现加热炉入口管线上的压力表爆裂,60多公斤压力的油气大量喷射,情况危急。作为班长的他果断命令熄炉,并向炉膛通蒸汽,防止炉膛负压吸入油气回火爆炸。由于处理得当,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班组因此获得集体嘉奖,韩安平被厂里记三等功。

几十年间,韩安平和同事一起,成功处理了大大小小的险情80余起。

每当有人问他:“韩师傅,危急时刻,你咋不慌张,还能正确判断、冷静处置呢?”韩安平总是这样回答说:“功在平时,只有练好了基本功,夯实了‘三基’,心里有底了,关键时刻才能冲得上去。”

上班后,韩安平就有记工作笔记的习惯:今天做了什么,有什么感悟,有什么问题,大大小小记了20多本笔记,累计超过50万字,从中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现在他用这些素材编写成各类教材,有面向操作人员的,有面向技术员的,还有面向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

快50岁时,韩安平和100多位年轻人一起备考国家第一批注册安全工程师。那一年,只有6人通过,其中就有韩安平。

3万张火票

无一发生事故

同事们说韩安平是排查隐患的“福尔摩斯”。工作39年来,韩安平发现隐患11700多个,平均每年发现超过300个。他的秘籍,就是比别人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细心。

有一次装置开工,韩安平发现泵区顶棚彩钢瓦上有几只脚印,推测有人不愿爬直梯,直接踩顶棚穿越、走捷径。他没有放过这个“蛛丝马迹”,立马将空冷边上的直梯都改成斜梯,既方便了操作工日常巡检,也杜绝了操作工因违章发生坠落的可能。

开作业票,是每个安全员的基本工作。当安全员以来,韩安平开出的火票、受限空间作业票超过3万张,无一发生事故。有一次,压缩机级间冷却器需要动火,班组人员置换了一个晚上,采样分析合格。韩安平问了采样时系统内的压力和采样位置,立即想到还有凝液,于是他用可燃气体检测仪选择低点检测,果然发现检测数据严重不合格。在他看来,保障每张作业票的安全就是自己的责任。

敢于说“不”

安全是一个说“不”的专业,对施工单位说“不”,对同事说“不”,对自己说“不”。

2012年大修时,韩安平发现一名作业人员未挂安全带在高空横梁上行走,立马制止了他的作业,约谈了其主管人员,并对违章者作出开除处理,勒令施工单位停工整顿。在当时工期、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处罚似乎不合情理,但韩安平觉得安全管理必须这样。这些年,与镇海炼化炼油五部相关的施工单位大都被他罚过。

有一天,韩安平在现场巡查,一名施工人员忽然跑过来,激动地拉着他说:“韩师傅,这次真的谢谢你,要不然我脑袋非摔坏不可!”原来这名施工人员上午在现场干活没有系安全帽带子,被韩安平发现后勒令他扣好。没想到,当天下午他在施工时,不小心从催化剂桶上摔了下来,幸亏扣好了安全帽带子,这才避免了脑部直接撞到地面。

安全管理,当不得“好人”、“善人”,要敢唱“黑脸”,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 “大爱”!想要对别人严起来,首先要严管自己。当安全员以来,韩安平没有拿过施工单位的一分钱、一张卡,没有私下吃过施工单位的一次饭、收过一次礼。有一次一个施工单位拿了近万元的超市卡,想让他牵线搭桥跟整个团队“表示”一下,他当场拒绝。这些年,有人劝他离开一线清闲一下,有人劝他看开一些放松一下,也有人拉他到周边企业去多赚些钱,但他都谢绝了。

下辈子,我还和你过

大修时,韩安平好多次半夜里想到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立马从床上跳起来,记录下来、或者直接告知还在现场的技术人员。韩安平的妻子老说他“神经质”,“我看装置才是你家,要是有下辈子我是不会和你过了。”韩安平知道,这是妻子抱怨的话,其实她心里是想让韩安平多陪陪她。

去年1月1日,是韩安平和妻子结婚30周年,有个时髦的说法叫“珍珠婚”。妻子对他说:“这30年虽然辛苦了点,但安稳!下辈子看样子还得和你过。”

再过一年,韩安平就要退休了。他说:“我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因为镇海炼化是我的家,一线是真正适合我的舞台,保护装置安全平稳就是我终身无悔的事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