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重组 打造7000亿矿业航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6月2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矿”)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重组大会在北京召开。
重组后的中国五矿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拥有近24万员工,拥有2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累计有效专利超过1.8万件,境外矿山遍布亚洲、澳洲、南美和非洲等主要资源地,境外机构与工程项目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合计营业收入超过4300亿元,体量超过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是全球金属矿产行业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强强联合 稳中求进
2015年12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宣布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实施战略重组,而此次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两家世界500强央企重组整合迈出了关键实质性的一步。
五矿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金属矿产综合性企业,成立于1950年,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贸易,以及金融、房地产、矿冶科技等业务。中冶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在会上指出,“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两家企业重组,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的实际行动,意义十分重大。”实施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的重组,顺应了企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解决两个集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产业分布宽、战线长、资源分散等问题,有利于两个集团在更高层面、更高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五矿董事长、党组书记何文波在讲话中表示,经过重组,中国五矿资本实力和资源掌控力均大幅跃升,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已经具备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基础。“重组后的中国五矿要抓住全球金属矿产市场深度调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强战略引领、保持战略定力,努力成为‘国家资源安全的保障者、产业升级的创新者、流通转型的驱动者’。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对标世界一流,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
同时,何文波要求各级经营者、管理者要加快重组整合,确保重组红利释放;要求各所属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发展,要确保打赢今年的提质增效攻坚战;要求要与重组整合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要求以人为本,加强文化融合,把中国五矿“珍惜有限、创造无限”的核心理念和中冶集团 “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国资专家李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的重组,是围绕矿业产业链整合思路下的央企重组试验,对国内过剩的钢铁矿业产能转移、“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重点发力五方面
重组后的中国五矿在经营规模与影响力、产业链整合能力、资产组合、人才技术等4个方面建立了新的优势。
中国五矿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国文清在会上表示,新的中国五矿在全球金属矿产领域,率先打通了从资源获取、勘查、设计、施工、运营到资源流通的全产业链通道,形成了为金属矿产企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工程建设运营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据国文清介绍,重组整合后的新中国五矿将重点在以下五方面发力:加快境外铜、锌、镍等国内紧缺资源供应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走出去”领军作用;通过全产业链系统整合与集成服务提升金属矿产行业创新驱动能力,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企业;积极推动优势金属资源整合与保护性开发,致力于突破下游材料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与共性基础性技术;充分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强化全球资源配置与市场运作能力;发挥全牌照金融服务优势,在金融资本领域打造行业领先的金融服务和产融结合平台。
记者获悉,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要求,中国中冶作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不会受到影响,现有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会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