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链条:美好着纠结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祝辉
“现在实体经济整体不太景气,我们福建商会几个朋友手里攥着钱不知往哪投。做养老产业应该算是继互联网之后,目前市场上仅剩的几块未开发的大蛋糕了。”随着“老龄化加速”、“老龄化危机”、“超老龄社会”等关键词在媒体的高频出现,刚从福建一家地方商会获得投资的刘方(化名)似乎看到了一片商机。
医养融合步履维艰
为应对老龄化进程,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开启“医养融合”模式。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老龄市场需求,一方面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按理,医养融合发展一帆风顺,但遗憾的是,医养融合模式的推广却事倍功半。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医疗机构,另一方面来自于养老机构自身。
医疗机构方面,由于老龄医护服务利润低、周期长、诊治难、风险大,使得多数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不愿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养老机构自身方面,由于其大多属于公立机构,独立盈利能力弱,高端医护和管理人才缺乏,使得养老机构难在自身体系内真正实现医养融合。
“日本一般都是医院办养老院,而我们是养老院办医院。像前一阶段我去福冈调研,有一个红十字医疗财团,从一楼到八楼全是医院,然后9层、10层和11层是养老院。” 有过多年日本求学经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研究员王桥表示,由于与中国国情不同,日本有严格的救护养老保险制度和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再加上日本老龄化较我国严重,使得日本的医院有意愿也有能力办养老机构。
不过,在中国的多数养老机构,床位的问题尚难解决。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493.7万,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4.4张。这也就意味着,全国百分之九十多老年人难以在养老机构获得“一床之地”。
“我们这边床位还行,但也剩不了多少”。石家庄市桥东区枫叶老年公寓院长段趁敏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段趁敏介绍,其所在的老年公寓隶属一家医护型养老康复老年公寓,主要以接纳失能老人为主,能容纳150多位老人入住。
尚存管理漏洞
除了“一床难求”的困境,目前国家推行医养结合还存在某些管理漏洞。
“前阶段去东北调研,发现有‘土豪’办的养老院。他以前卖废铁的,赚了第一桶金,后来跑马买地。看到国家现在重视老年人医养融合,他就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开始办养老院了,并且还申请下来医养结合的资质,从而获得国家补助。”王桥说。
王桥表示,根据此次调研,她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方面是部分没有养老和医护经验的企业家参与医养结合;另一方面是部分不良企业家利用国家医养融合的漏洞骗取医保。
“像目前有些新建的养老院通过医养结合才能活,比如养老院一个月收费三千多,从医保那块再走个两三千,这样就可以钻空子。所以医养融合到中国就变味了,关键没有后期的监察,所以我建议赶紧立法健全医养融合体系。” 王桥表示。
面对日渐加速的老龄化进程,我国社会养老医护体系却处于整体上分离的态势。不仅医养结合体制尚未完备,甚至连养老体系自身也未完善,存在养老机构医疗设备简单,农村养老机构专业医护人员缺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突出等薄弱环节。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医养结合,而是赶紧把养老服务的品质提高。根据我的调研结果,目前养老服务员80%是初中文化,其中还有半文盲。谁敢把父母交给半文盲啊,喂药都给喂错了。所以现在国家给养老那么高补贴,当务之急是给从业人员升升级,让养老队伍有起色。”王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医养融合】
医养融合指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相结合,但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养老加医疗或医疗加养老。它是医疗资源以多种方式进入社区、家庭或与养老资源相互融合和促进,通过满足老年人,特别是满足失能老人或半失能老人的多元化医疗需求,进而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关】
欧美日等西方国家由于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在促进医养融合方面的经验相对较足。英国主要从政府方面着手,由政府财政出钱,为需要长期照护的老龄人群提供照护服务。而美国则主要从市场方面着手,通过参保人员购买商业保险而获得长期的照护。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早在1963年就已通过《社会福利法》,设立老年人长期照护机构,又于2000年开始实行长期照护保险制。日本按照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划分四种模式进行医养融合:第一种是为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一般医养服务的老年公寓模式。第二种是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的老年福利中心模式。第三种是为痴呆、瘫痪等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的特别养护之家模式。第四种是为居家的失能老人提供日间康复训练的日间照顾中心模式。而医养费用,则由政府、保险和使用者三方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