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全球化
 

2014年9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沃尔沃:依托中国市场实现全球复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谢育辰

沃尔沃:依托中国市场实现全球复兴

在成都车展前,沃尔沃集团(以下简称沃尔沃)在故乡瑞典发布了沃尔沃最高档车型———全新一代XC90,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自带着马蔚华和张醒生等国内商业大佬前往瑞典验收。在李书福眼里,沃尔沃这只“归山猛虎”,已显现出“再啸江湖”之势。

8月份车企“成绩单”公布,沃尔沃在华累计销量突破5万辆,同比增幅为36.9%。由于中国市场的强劲增势,带动沃尔沃全球实现连续14个月的稳定攀升。今年前8个月,沃尔沃全球销量累计实现29万辆,中国市场已跃升为沃尔沃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

沃尔沃中国区副总裁宁述勇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将承担着沃尔沃实现全球复兴的重任,2014年也是沃尔沃品牌的‘中国年’。”

今年在华销量增速将达10%

目光转到大洋彼岸的欧洲市场。法、意等主要汽车市场依然低迷,汽车销量持续下滑,这也让跨国企业的“半年报”充满悬念。

而沃尔沃汽车发布最新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业额达到647.85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为12.1亿瑞典克朗,净利润5.35亿瑞典克朗。上半年全球零售销量达到229013辆,同比增长9.5%。随着沃尔沃另一个主流市场美国的不断下滑,中国正成为其利润的主要贡献者。

面对这一成绩单,宁述勇称,企业内部更看重两点:一是企业实现持续盈利能力,说明沃尔沃转型高端路线初见成效;二是鉴于中国市场的持续增长,下半年企业发展的重点将会转移至中国市场,预计今年沃尔沃在华销量的增速将达到10%。

此举不仅提前实现了李书福当年扬言两年内使沃尔沃扭亏为盈的目标,也让这起曾被外界称为“蛇吞象”式的收购赢得了更多的赞誉。

事实上,李书福从福特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将沃尔沃“放虎归山”,利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资源优势,沃尔沃完全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和产品发展,重回豪华车第一阵营。

至于如何“放虎归山”,李书福在收购初期就给出了详细的规划:在沃尔沃启动的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战略计划中,明确指出将在中国建立成都和大庆两个整车生产基地和上海总部基地,并提出到2015年销量达到20万辆、占据20%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的目标。

加快本土化布局

去年11月份,第一款沃尔沃国产车型S60L在成都工厂正式下线,而这一时刻李书福整整等了3年。与第一阵营的ABB(奥迪、奔驰、宝马)相比,沃尔沃国产化速度明显慢于竞争对手。

这让沃尔沃进一步加快了本土化布局。9月15日,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7座豪华SUV车型XCClassic正式上市。据宁述勇介绍,此款车型不仅是大庆沃尔沃工厂生产的首款车型,也是沃尔沃特别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并且未来将只在中国销售,这代表着沃尔沃本土化发展又迈进一步。

除丰富产品线之外,沃尔沃中国区管理层也围绕中国市场进行了调整。《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沃尔沃中国公司内部获悉,此前担任沃尔沃瑞典总部董秘兼办公室主任的袁小林已经出任沃尔沃中国区总裁,工作向中国区CEO拉尔斯汇报。据了解,袁小林曾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团队人员之一,之后一直在总部瑞典任职,与团队其他人相比,袁小林更便于与拉尔斯沟通。

据了解,此前一直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并没有将口碑转为销量,而曾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担任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的付强出任沃尔沃销售公司总裁之后,便补齐了营销短板。经过去年一整年的渠道变革,使下滑中的沃尔沃销量在2013年增长了45.6%。

近日,沃尔沃更在内部邮件中公布,原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销售副总柳燕正式出任沃尔沃销售公司首席运营官,与付强一同主管市场营销。

随着营销团队的完善,沃尔沃8月份的销量同比增长42.5%至6154辆,首次占全球两成比例,但是与势头正猛的第二阵营领头羊捷豹路虎仍相差近3万辆。对此,付强表态称,并不急于达到豪华车第四名,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沃尔沃更需要保住高出行业两倍的增速。

宁述勇对《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为达到上述目标,接下来沃尔沃的销售网络将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到2015年,经销商数量将由现在的160家发展至250家。

不过,在外界看来,这一数字与第一阵营的德系三强仍有不小的差距。对于处在“中国成长计划”第二阶段的沃尔沃来说,如何突破“安全”这一单一品牌形象,借助北欧设计和生活理念等形成多元化营销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500强名片

企业名称:沃尔沃集团总部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中国区总部:上海2014世界500强排名:258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