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创新裂变培育人才涌出———记泉州供电公司张志祥劳模创新工作室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程志龙陈健斌
驱动创新裂变培育人才涌出———记泉州供电公司张志祥劳模创新工作室
裂变是某种化学元素在分裂成相等的几个部分时产生巨大能量释放的分裂。被国家电网公司列为示范点之一的国网泉州供电公司张志祥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员工创新的裂变器,它带动和培养着输电运检中心(简称“输电中心”)员工成长、成才。自2009年6月成立以来,培育出20多名技术能手,发明创造了27个创新项目并获得30多个奖项,为企业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爱企推动练就一身本领 “爱企如爱家”、“活地图”、“好家长”……一提到张志祥,输电中心人员便争先说出一大串称谓,大家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
张志祥现任泉州供电公司输电中心线路保护专责,兼任分工会主席,他的敬业精神和关心职工的品德得到了该公司上下的一致肯定。“他真是用心在工作。”输电中心负责人介绍,每天他总是最迟下班的一个。
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在1985年参加工作后,通过自身努力从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电力高级技师,并被评为全国劳模。2000年4月,张志祥调任输电中心维护五班班长,该班负责3条500千伏超高压电力线路的维护工作。张志祥和班员们坚守岗位,保障这3条横跨数百座山头、总长度158公里的全省电力命脉近15年的安全运行。班组先后荣获福建省十佳、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同时,他还善于思考,主动发明创新,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主创的两个项目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多个奖项。“倾角可调支撑(支柱)复合绝缘子组件及其安装方法”就是其中一个。
由于泉州地处沿海,风力较大,这给输电线路耐张塔中的跳线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2009年前大部分跳线绝缘子串采用陶瓷或玻璃材质等软支撑结构,跳线会随风摆动,风力一大便造成跳线对塔身放电而跳闸,这成了输电线路上的一个难题,也成了张志祥的一块心病。2008年,他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将软支撑变成硬支撑。由于涉及力学、铁件工艺制作和风压等多方面知识,他便重新学习,边学边研究边完善。1年后,“倾角可调支撑(支柱)复合绝缘子组件及其安装方法”的发明问世,它代替并减少了采用增加一串绝缘子串方法的安装成本,还避免了每年需要清扫检修的工作量。该项目还先后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金奖。
就这样,他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年轻职工一起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如在线路防雷改造中,他提出在雷暴去线杆加装消雷器、架设耦合地线、双串绝缘子等建设性建议,取得良好的防雷效果,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劳模带动桃李花满园
走进输电运检中心张志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展示柜、液晶显示屏、LED展示灯、多层推拉式展示板、会议桌、图书架等设备一应俱全,一幅充满浓厚的发明创新和学习查阅氛围映入眼帘,无形中创新细胞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张志祥介绍,过去创新工作几乎都是“个体户”,要完成一个项目时间比较长,没有经验的人要完成一个项目确实很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老师傅负责“出点子、提思路、讲看法”的创新思路、想法,有兴趣的员工来负责技术资料编写,组成项目创新团队,让更多的人参与创新。
“原来有一些创新的想法就是不敢付出行动,加入劳模工作室后,在张志祥等师傅的帮助下,我才能拥有发明创新项目。”2007年参加工作的输电中心青年员工姚青煌说,“输电线路多功能巡线棒”发明项目就是这样产生的。
因输电线路巡线时经常遇到歹徒和蛇、狗等动物的伤害,姚青煌心中一直隐藏着发明一个东西防止这些伤害的想法。在加入劳模创新工作室后的一次碰头会上,他把这个想法抛了出来,并获得张志祥等师傅的一致鼓励,这才坚定姚青煌对这个项目进行创新的信念,2012年3月项目正式实施。在研发中,从开始的外观设计、声音选择、功能拓展,师傅们都帮他想了很多方案和反复讨论。同时,为使项目功能的多样化,电缆班的林添进还主动参与到项目发明中。9个月后,一项具有能发出超声波、电击、GPS定位以及兼具高压电缆沟巡线功能的“输电线路多功能巡线棒”诞生了,它有效保护巡线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
张志祥说,这样由老带新,将部门的青工引导到发明创新的队列中来,从而缩短项目的完成时间,也可激励员工的创新热情。
如今,姚青煌已拥有5个创新项目,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公司群众性创新奖、“6·18”成果奖等奖项。
“虽然工作室成员只写出20多人,但其实参与发明创新的人员已布满输电中心的每个角落。”张志祥说。工作室成立之前每年的发明创先项目只有一两个,但成立以来已拥有27个,并获得各种科技创新奖励3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个、省部级奖项7个。
发明驱动效益人才双收
2013年,输电中心迎来了3名新员工,其中一名研究生、两名本科生。他们在报到后,便先到劳模创新工作室跟班学习,张志祥便与三位新员工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根植基层打牢基础,主动投入创新工作中。这正是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它为电力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技术型、知识型人才。
劳模创新工作室最初3人之一的吴志成,正是一步步成长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等分量足、级别高的荣誉集于一身的优秀人才。目前,他拥有8项国家专利、17个科技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4个、省部级奖项4个,多项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
发明的“输电线路自动检修装置”便是吴志成的一项大作。这项装置,被泉州供电公司员工们称为“机器人”。别看这机器才15公斤,它可不简单,能对输电线路上缠绕的风筝、广告布条等异物进行带电清除,并可无线遥控自动巡查电力线路导、地线上缺陷,既避免了线路停电,又从本质上降低了带电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风险,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更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2012年,在福建省九地市得到全面推广使用,截至目前,全省共应用该装置带电排除输电线路紧急缺陷150多起,减少电量损失约7500万千瓦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700多万元。该项目拥有4项国家专利,并获得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
参与“地电位法带电更换防振锤”项目研发的2009年参加工作的青年员工罗国档感慨地说:“以前觉得创新是一种压力,现在感觉创新是一种动力。在师傅们的传帮带中,不仅让我们体验创新发明的乐趣,学到了学校都没学到的知识,而且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小罗获得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技能竞赛个人第五名,这是福建省电力公司选派的参赛选手中唯一进入前十名的队员。
张志祥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泉州供电公司重视科技创新的缩影。一直以来,泉州供电公司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广大员工勤于探索、勇于攻关、乐于创新,全面提升员工队伍能力素质,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强企的好路子。
当问及劳模创新工作室今后的发展思路时,泉州供电公司总经理王智敏说道:“今后,公司仍将继续发扬劳模创新工作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广先进的创新理念,攻坚克难,解决电网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带动广大职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创新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