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产业公司
 

2013年4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联网亟待破解
商业化和标准化难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物联网亟待破解商业化和标准化难题

(上接第十一版)

面对物联网这个新市场,中国企业仍然面临着“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产业定义权和话语权丧失的老问题。同时,更加庞大、不断被延长的产业链,也让一些中国本土企业的资源整合实力“相形见绌”。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驱动力正是来自于政府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而来自于市场需求层面的拉力却迟迟未能建立起来,市场对于物联网商业的接受度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我国家电企业众多的物联网空调、冰箱、洗衣机已经诞生3年多,但消费者却知之甚少,也未在市场上展开大规模推广普及。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一位专家指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借助物联网浪潮建设智慧城市,到底是多还是少,关键看经济效果。实际上,物联网要想真正进入家庭市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短期来说必须要从行业或者企业等商业市场展开”。

商业化症结在标准混乱

目前,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固话网、互联网、宽带介入网和移动互联网,具备了物联网在商业市场大规模建设和商用的条件。不过,在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看来,“物联网商业化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技术标准挑战。目前,全球在物联网产业上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几十个标准化组织出台了250个标准”。

由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很大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和升级,并非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这就造成了我们在物联网产业上很难形成核心技术,不得不大量采用国外的专利技术,又缺乏在技术标准上的话语权。

以RFID为例,一个只有小指甲盖大小的东西,全球有几十个标准化组织围绕这一产品制定了250个标准。目前,全球共有2万多种传感器,这又将面临多少标准的影响?对此,拓墣产业研究所分析师徐奕斐认为,“在物联网产业的标准没有基本完善之前,可能会出现无序竞争的状况”。

尽管物联网在全球缺乏一个成熟的标准体系,这无疑会给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供机会。不过,知情人士透露,“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对各单位制定的标准协调能力十分有限。各类标准都代表了一批利益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经常互相诋毁、互不买账”。

到底什么才是物联网的商业化模式,到目前为止,全球都在探索之中,这对于中国来说,似乎是个好消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