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4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国有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违反市场化原则,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企业。政府不应该视国企为自己的唯一基础,进行特别照顾,而是应该反垄断,谁妨碍竞争就去打破阻力。

国企改革首先应该是市场化而不是私有化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国企改革首先应该是市场化而不是私有化

王志乐

《中国企业报》:有学者认为,国企改革的方向是私有化,您认为呢?

王志乐: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国企定位决定国企如何改革。如果我们认为国企是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竞争主体,这个主体与其他市场竞争主体是平等的,那么发展国企的思路就会强调按照市场竞争规律来发展国企,最终形成国企、民企、外企相互竞争和相互促进这一新格局。《中国企业报》:那么,您认为国企改革下一步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

王志乐:我觉得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首先应该是市场化,而不是私有化。目前国有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违反市场化原则,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企业。我说的市场化包括市场准入的自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管理人员的去行政化。《中国企业报》:市场准入这些年进步了不少吧?

王志乐:有一定进步,但政府部门要改变传统的国企是执政的基础的观念,应该把包括民企、外资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都视为执政的基础,这样就会开放市场准入打破垄断了。

所谓垄断,是排斥和窒息竞争,并不是企业大就必然垄断,垄断和规模大是两回事,规模大有可能垄断,比如说微软,通过自己的市场竞争,产品份额很大,可能占到80%以上,这是人家公平竞争的结果,但为什么又有人说它垄断呢?如果它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排斥竞争的话就是垄断,比如它自己搞了一个浏览器,谁买浏览器,就要买它另一个东西,进行捆绑销售,就是垄断。

国企也是同样的道理,做的大并一定就是垄断,但如果它排斥竞争,就是垄断。政府不应该视国企为自己的唯一基础,进行特别照顾,而是应该反垄断,谁妨碍竞争就去打破阻力。只有这样,国企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因为越是不能竞争,国企越会失去活力。

金融领域、资源行业等不应该由少数国有企业控制,比如说历史形成的三大油,我个人认为,真要保证能源安全,不应该光靠国企就能保证。市场化应该向外资、民企开放,但现在的局面是开放也没有用,因为三大油已经掌控了整个局面。那怎么办呢?可以从进口权方面做起,对民企外资开放,市场准入应该加大。

《中国企业报》:上市、股权多元化、简政放权等都是近几年主推的几项改革。

王志乐:股权多元化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国企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管理结构。股权多元化有助于民企和外企进入过去垄断的行业。

我们应该总结国企产权多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要因为出现的问题而停止这一改革过程。产权多元化过程中一定按照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反对少数人借此机会中饱私囊。开始时,国有股份可以占绝对多数,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国有股份可以相对控股。

管理者去行政化。我们谈论较多的“淡马锡”和法国电力,都是市场化经营的典型,董事会里可能有政府的代表,但是企业经理人是市场化招聘的,而不是我们现在按照行政级别任命的。与行政挂钩和交叉任职势必导致国企与政府管理部门形成特殊利益关系,进而导致市场规律的失灵。

今后,政府可以任命国企所有权的代表,这些人离开企业后可以回到政府部门任职。但是国企的职业经理人不应该赋予行政级别。如果政府部门需要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干部担任政府职务,这个机会对全社会包括外企和民企管理者开放。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