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产业公司
 

2013年3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能源汽车:浮华或者前行北京将推出购买电动车不摇号政策,补贴标准也将提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吴陈王昭

新能源汽车:浮华或者前行北京将推出购买电动车不摇号政策,补贴标准也将提高

在新能源车日益成为热门话题的同时,新能源车究竟在市场上处于怎样的地位,还有哪些需要克服的障碍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CNS供图

一年一度的日内瓦车展3月5日、6日向媒体开放。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日内瓦车展因为在春季开幕,揭开汽车厂商新一年推广和销售的序幕,因此也被视作新一年汽车技术、潮流的风向标。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话题,已经在最近几年成为热点的新能源车在今年的车展上受到更多关注。更多品牌推出新能源车型,节能和低排放成为推广的重要参考指标。

但在这声势浩大的浮华背后,市场占有率小、配套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不完备等问题成为新能源车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而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贵如日前也透露,北京市将于上半年陆续出台鼓励私人购买纯电动小客车的政策,包括补贴标准、购买纯电动车无需摇号等。

北京再推5000辆纯电动车

陈贵如介绍,补贴标准将是每辆小客车国家最高补贴6万元,地方政府最高补贴6万元。而与之前购买电动车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的说法不同,鼓励私人购买纯电动小客车政策不包括不限行,并且各种税费是按照电动车市场价减去补贴后的价格来计算,而不是不收车船使用税等税费。另外,享受购买电动车鼓励政策的消费者也需要一定条件,要求与北京市小客车摇号政策所规定的条件一致。

据介绍,2013年北京市计划再推广5000辆纯电动车,其中单位和个人购买2000辆,用于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领域3000辆。

陈贵如说,目前北京市已经在7个远郊区县推广了750辆纯电动出租车,车型包括福田迷迪纯电动车、北汽E150等。2013年将再增加两个区县进入示范运营,使纯电动出租车形成规模。

对于人们关心的如何充电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陈贵如说,充电设备的安装将纳入到电动车生产企业对用户的服务体系中。消费者在4S店买车,4S店将会考察落实买车者是否具备安装充电桩条件,具备安装条件的,4S店将负责充电设备安装等一切事宜。

陈贵如说,对于在住宅和单位停车位上都没有条件安装充电设备的消费者,北京市下一步将扩大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说,目前比亚迪纯电动车有3种充电方式,包括公共充电站充电、专用充电桩充电和充电线充电。其中充电线充电使用普通三向插头、220伏电压,只要手机能充电的地方就能给电动车充电,10小时充满,续航里程能达到300公里。

对于电动车的售后服务,李云飞说,比亚迪公司已经为电动车的售后服务准备了两年,北京任何一家比亚迪4S店都可以对电动车进行维修保养等服务。2013年,比亚迪计划销售纯电动小客车6000辆,纯电动大客车3000辆。

电动车车型偏少

在新能源车日益成为热门话题的同时,新能源车究竟在市场上处于怎样的地位,还有哪些需要克服的障碍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从本次日内瓦车展的构成来看,所有参展商展示了约900款车型,而新能源车只占其中的1/10。数据显示,2012年,在瑞士销售的32万辆新车中,只有2.6%是新能源汽车。

在新能源车的各种类型中,纯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更低一些。标致雪铁龙总裁菲利普·瓦兰介绍说,在混合动力车方面,标致雪铁龙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排第二位。其柴油混合动力4发动机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在标致508、标致3008、雪铁龙DS5上都有应用。目前混合动力车在标致雪铁龙的销售中约占20%,而电动汽车还不到5%。

而对于超级跑车采用混合动力技术,分析人士认为,制造商对于省油和减排的考虑恐怕要让位于建立品牌“绿色形象”的想法,通过采用这项环境友好型的技术,使得原本可能受到公众质疑的开发项目因为“绿色”的外表变得恰当和合理。

无论如何,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和政府的共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替代燃料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自从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之日直到今天,关于使用新能源是否真正省油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寿命、续航能力也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而纯电动汽车的缺陷则更加明显。

此外,制造商在努力研发新技术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支持。西雅特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缪尔说,对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已经是一些政府采取的做法,但普及程度还不够;另外一方面,能源公司也应和政府合作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消费者可以和驾驶传统燃料汽车一样方便地加油、充电。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