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8版:专题 上一版3
第28版            专题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9年以来,中铝公司强化基础管理、实施运营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三大步:一、2009年5月到2010年9月,全面启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二、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公司从点入手,总结推进,探索强化基础管理新手段,实施运营转型。三、2011年10月至今,公司由点的改变到系统化可持续转变,逐步构建中铝公司业务系统(ChinalcoBusinessSystem,简称CBS)。

中铝公司:运营转型开启新航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博丁国明李志豹

中铝公司:运营转型开启新航程

运营转型转出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自2009年中铝公司运营转型工作试点展开至今,中铝公司通过与优秀企业对标寻找差距,借助全球智慧和科学方法再造生产运营流程,推行管理科学化、生产精益化等先进企业管理手段,开启了中铝公司上上下下的一场创造性的管理变革,不仅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更是寻到了一条有效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的新途径,还为中铝公司实施向国际化综合型矿业公司的战略转型创立了世界一流的管理体系———CBS。

强化基础管理 牢固企业根基

十年再造十个中铝。从2001年成立至今,公司总资产从成立之初的358亿元,增长到了4000多亿元,销售收入从成立之初的182亿元,2010年末增长到2300多亿元。

“无论企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基础管理始终是固企之基、强企之道、盈利之源,是企业创造效益最基本的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面对危机,公司将基础管理作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基本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运营转型是中铝公司强化基础管理集成的方法,是强化基础管理的抓手,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基础的大事情。”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说道。

中铝公司为基础管理赋予了新的定义:为实现持续营运、提高经营绩效、落实战略措施、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管理活动所必须依赖的基本要素管理的总称,横向涵盖了生产经营价值创造的所有业务活动,纵向贯穿于从决策管理到现场基本作业单元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加强基础管理,实施’一保即保生存、谋发展,二压即压缩库存、压缩管理费用,三从紧即投资项目从紧、成本费用从紧、资金管理从紧’的非常措施对于控亏增盈、结构调整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熊维平说道。

推进运营转型 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中铝公司各企业控亏增盈、向基础管理要效益的持续展开,公司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系统提升、持续强化基础管理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抓手。

在以熊维平为首的党组领导下,公司迅速抽调骨干力量成立运营转型领导小组,下设运营转型办公室,并设立运营转型项目管理控制室。通过设计科学的运营骨干职业通道和资格认证机制,定期对运营骨干进行评估、认证。

抚顺铝业碳素厂通过系统诊断并改进,使中频炉炉次由原来的23炉次提高到现在的65炉次,提高了183%;洛铜电子铜带厂双面铣的设备整体效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班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CBS构建巩固 运营转型成果

运营转型作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基础管理、深化和完善绩效管理的重要抓手,充分调动各企业资源、全方位提升了核心竞争力。目前,运营转型工作开展领域由电解铝拓展至氧化铝、铝加工、铜冶炼及矿山生产过程,开展方式由外部麦肯锡顾问支持到企业自行开展,涉及的业务系统由主流程拓展至辅助流程,由生产系统拓展至营销系统和投资管理。随着运营转型在中铝公司的不断推广,被辐射到的成员企业的运营转型工作高潮迭起。实施运营转型的企业积极拓展覆盖面。其中,10家企业(抚顺铝业、山西分公司、山西华圣、山西华泽、兰州分公司、山东华宇、遵义铝业、青海分公司、连城分公司、焦作万方)已经实现了各分厂的全覆盖;广西分公司开始构建CBS模块,围绕CBS模块落地和示范工厂建设,积极创建能源业绩管理、焙烧工序、蒸汽工序、现场管理、设备故障管理等功能模块;云铜集团运营转型拓展到16个二级单位,覆盖面从铜矿山、铜冶炼、锌冶炼拓展到稀贵金属和磷化工。运营转型的范围逐步延伸。

“从去年10月份抚顺铝业试点开展运营转型以来,中铝公司以运营转型为抓手,在挖潜增效和控亏增盈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员工理念行为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运营转型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以广西分公司为试点的中铝公司业务系统(CBS)构建正向纵深推进,为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基础管理做出了表率,这将极大地推进中铝公司建设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和广西分公司创建世界一流铝企业的步伐。希望中铝公司把运营转型工作做好、做实,形成中铝特色、中国特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在今年3月份视察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工作后说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