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综合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适逢国务院国资委成立近十周年,我报特开辟专栏,刊登逐年精选的国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企业故事和全年数据,用真实地记录还原出国资发展十年中的改革、奋进、拼搏、发展、辉煌。记录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经济成分由“国有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这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

国资:2003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资:2003

【重要事件】

新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设置

2003年2月24日至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并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其中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性质、职能配置、监管范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2003年3月,国务院设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它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开,实现了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颁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5月27日签署第378号国务院令,公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二是,为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制保障。《暂行条例》是中国第一部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它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清产核资

对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摸清国有资产“家底”,理顺产权关系,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更好地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2003年9月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以国务院国资委第1号令的形式公布,该办法就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范围、内容、程序、组织、要求以及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建立了中央企业财务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对企业财务运营状况的监测。各级国资委组建以来,对所监管的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展开。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水平,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内在显示。2003年11月25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开始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并与首批20家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国资委依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奖惩,并把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任免的重要依据。考核办法,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制度保证。

国有产权转让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决策、批准及交易的操作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此办法的出台,旨在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等。

【企业故事】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万众一心战“非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家防治非典型肺炎总指挥部后勤保障组成员单位,在这次防治非典医药用品供应中,集团总部和各公司把防治“非典”医药用品供应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身心地投入打好非典防治硬仗中。

集团总部和各公司都坚持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下达调拨通知单,集团和各公司就火速组织医药用品调运工作,确保在指定的时间送到指定的地点。

同时,集团总公司还发挥集团药品储备协调网络、药品批发供应网络和建立国大药房零售网络作用,对药品的储备和调度以及市场零售及时进行协调。子公司要在每天下午五点以前将防治“非典”医药用品供应情况、重点医药用品储备数量、品种变化情况以及疫情发展情况及时上报集团。(本报记者万斯琴整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