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求央企科技创新发展新支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寻求央企科技创新发展新支点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商定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中央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央企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央企在创新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

经济发展靠科技创新力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大企业之间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也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

实践表明,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越来越直接体现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创新的主体。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创新做得好,国家发展得就好,企业创新做不好,国家就难发展好。换言之,在创新这件事上,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弱则国家弱。

对央企来说,理所当然地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一直以来,作为共和国长子,央企伴随共和国诞生成长,托起了国家繁荣富强的梦想。当下,世情、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央企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如何在严峻的挑战前,在激烈的竞争中,挑起这个大梁,顶起这片天,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是央企无法回避的课题。

随着各种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其他劳动力密集型国家竞争力的增强,我国企业长期依靠的低成本优势将难以为继。坚持不懈地开展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央企做强做优的首要战略选择。众多企业的实践表明,一旦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企业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在高速铁路列车、石油开采、第三代移动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效,就是这方面的突出案例。

应该说,这些年来,央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绝大部分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有中央企业获得。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与世界大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相比,央企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一些企业面临高能耗、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础件、关键新材料,包括很多涉及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仍大量依靠进口,过多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形成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这与我国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是严重不符的。

如何提高科技创新力考验央企智慧

近来,神华集团布局煤制油产业的消息令不少人振奋,但随后爆出的消息则让人不免有些遗憾。日前,《财经国家周刊》的一则报道披露,神华的煤制油之路亦并非一帆风顺,煤制油核心技术的缺失,仍然是其面临的重大难题。这不仅是对神华煤制油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考验,也向所有中央企业提出了警醒。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孕育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面临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许多国家纷纷把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美国出台“创新战略”,明确提出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创新实力。欧盟“2020战略”明确将“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作为五大战略目标之一,把建设“创新型联盟”作为七大配套旗舰计划之首。日本提出了“未来开拓战略”,俄罗斯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政策重点方向”,韩国提出了“绿色发展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我国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把握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脉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考验着中央企业的智慧,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央企业的未来。

加快科技创新向生产力转化

国资委与中科院这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央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中央企业与中科院合作必然会进一步促成知识创新更加快速地向市场转化,加快科技创新向生产力的转化,突破创新主体间的界限,实现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紧密融合,大幅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说到底要依靠人才,在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方面,中央企业与中科院也有相当大的互补空间。利用中科院人才队伍优势和培养机制,帮助中央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联合培养研究生,造就一批懂科技、通管理的骨干队伍;组织双方科技人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与需求对接活动;组织院士专家对中央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项目实施、研发机构建设等提供咨询与服务。所有这些对中央企业今后的发展的作用都不可小视。

战略合作协议已经签署,剩下的就是踏踏实实把协议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实际中。我们相信,在科技创新旗帜的引领下,产学研部门紧密结合,中央企业必然能撑起这个民族创新梦想,撑起这个国家的繁荣富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