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干旱蔬菜滞销:
农业产业化难题待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湖北干旱蔬菜滞销:农业产业化难题待解
站在干裂的田埂上,湖北省天门市农民张云明望着自家几亩长势喜人的黄瓜发愁。
“要是在平时,这些黄瓜早被批发商收走了,可是现在,一两毛钱一斤都没人收。”张云明皱着眉,指着黄瓜地对记者说,“再过几天,黄瓜长大了,就只能烂在地里。烂掉倒是其次,关键是瓜秧叶要继续打农药,可买农药需要钱,即使打了农药,再长出黄瓜,也不一定有人要。”
湖北省是蔬菜输出大省、天门市是蔬菜输出大市,张云明的故事是当前蔬菜滞销的缩影。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经济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鲜菜价格上涨11.1%。
蔬菜价格呈上涨之势,但在干旱的湖北,蔬菜为何滞销?
大旱之下的大滞销
自7月份以来,湖北省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鄂北岗地、江汉平原西部及鄂西南北部多地曾一度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对人畜饮水和在田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在不少地方,塘堰已经见底,河道出现干涸。
在湖北部分地区,甚至出现60年一遇的大干旱。
张云明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持续的干旱对蔬菜种植造成严重困难,为了不让田地荒弃,和当地无数农民一样,张云明白天黑夜利用机井给蔬菜浇水。
张云明所处的地区都是种植专业村,去年当地农民种黄瓜得到实惠,今年种植的特别多,算起来起码有上千亩。但是现在,蔬菜成熟了却无人问津。
张云明给《中国企业报》记者细算了一笔成本账:自己种的几亩黄瓜,种子和肥料各花了上千元,还有打机井的油钱,光成本就花了3000多元,还不包括人工成本,而现在才卖了1000多元,本都没有收回来。
张云明告诉记者,刚开始当地蔬菜游商和冷库企业还收了一部分,后来就不收了,“一两毛钱一斤也不要”。
记者找到当地游商李学兵,四十多岁的李学兵说到蔬菜滞销的事直摇头:“往年收购蔬菜还能赚点钱,今年不行。关键原因是物流成本太高,导致大型蔬菜收购商根本不赚钱甚至亏本,因此大型蔬菜收购商拒收现象严重。”
张云明也表示,如果现在把这些黄瓜运到省会武汉去,成本加上路费,跑一趟不仅不赚反而会亏。
当地一家冷库企业的梁老板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作为蔬菜收购、储存和销售企业,冷库在实际运作中也力不从心。“虽然今年我们这里出现大旱,农民兄弟千方百计抗旱种点蔬菜赚点钱不容易,但冷库在收购几笔后都出现亏损,所以只能拒收。”
梁老板同样有自己的账本:以每斤黄瓜两毛钱计算,一万斤的采购成本是2000元,但中间环节的费用有:过路过桥费一二千元、油费一二千元。此外,还要请工人砍菜、装菜花费500元、塑料袋几十元……这样算下来,如果以六毛钱一斤出售,一万斤黄瓜可卖6000元,也刚刚保本。
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来到北京新发地等蔬菜批发市场,发现黄瓜价格每斤达七八毛钱,在零售终端价格更是高达两元多。
对比一二毛钱一斤的农民菜地里的黄瓜,价差竟然在十倍以上。
滞销背后的深层原因
“去年黄瓜我们这里的农民都赚得比较多,因此今年都大面积种植,即使干旱也想千万百计种植。”张云明表示,“去年,我们天门闻名全国的花菜出现严重滞销,也是因为前年菜农种花菜尝到甜头后,第二年一下子出现大面积种植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去年11月,天门6万亩花椰菜今年严重滞销,每斤只卖5分钱,连种子和肥料钱都收不回。
此外,不仅在一个时段一个区域和一个品种出现滞销,去年12月底,湖北荆门的大白菜、咸宁嘉鱼的包菜也出现了滞销。今年2月,湖北钟祥蔬菜滞销严重,白菜两分,萝卜甚至不要钱。
记者了解到滞销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中间物流环节费用太高致外运不畅。流通环节过多、不断飙涨的燃油价格和过路过桥费,造成蔬菜运输成本增加。在以运输成本为主的中间环节成本提高过快情形下,蔬菜批发商自然也就要通过压低蔬菜收购价来维持自身利益,而一旦蔬菜批发商无利可图,其收购积极性肯定大打折扣。此时,处于产业链条底部的农民自然大受影响。
另一方面,农民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中国种蔬菜多数靠经验和跟风,去年卖得好,今年大面积种植,这样就造成蔬菜价格大起大落。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在农产品中下游,蔬菜物流成本约占蔬菜中总成本的50%—70%。蔬菜物流成本较高使蔬菜运输商贩的盈利水平下降,直接挫伤运输商贩从事蔬菜运输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蔬菜外运不通畅,蔬菜的外地市场无法打开,本地蔬菜滞销程度加剧。
农业部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缪建平表示,“中国农民的生产决策,多数靠经验和跟风,很容易造成某类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菜农不了解市场信息,等到一窝蜂种起来,产品反而卖不出去了,最后出现‘菜贱伤农’”。
如何不再靠天吃饭
专家指出,想要彻底解决蔬菜滞销的困境、走出根据“押宝”心态生产的怪圈,就必须改变“跟风生产”的种植方式。政府部门应建立市场预警信息,能够及时通知农民,指导农民根据市场科学种植,让农民能够进行合理的种植而不是盲目的扩张。
“需要从两方面解决蔬菜滞销的问题:其一,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使分散经营的农户形成‘抱团’之势,提高农户应对风险能力,并且农民合作社在提供市场供需动态信息、调整农户种植结构、建立农超对接方面作用明显;其二,政府要有所作为,建立市场预警信息并及时告知农民,指导农民合理种植而非盲目跟风;通过减免工商管理费,降低农贸市场蔬菜摊贩的成本压力,进而降低终端市场菜价。”郑宇洁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执行院长李中华指出,要解决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脱节的矛盾,从长远来看,还是要走向规模化、合作化经营,提高技术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但在记者的调查中,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还缺乏这种规模化的组织。
“你看这黄瓜,在城里菜市场至少卖一元钱以上。长得细长、水分足,现在不摘长老了就无法吃了,真的太可惜了。”张云明随手摘了一个黄瓜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算了,实在没人要,就烂在地里得了。”
记者发稿前,张云明给记者打来电话称,他种的黄瓜以五分钱一斤的价格卖给游商,但没有全部卖完,其余的肯定要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