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暴利凸显垄断之疾牌照的垄断、行政性定价形成利差保护及体系内外价格双轨制的共同作用,使银行业利润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康源
银行暴利凸显垄断之疾牌照的垄断、行政性定价形成利差保护及体系内外价格双轨制的共同作用,使银行业利润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一边是“赚钱赚到不好意思”的亮丽业绩,一边是5倍市盈率的市场低谷,为何银行股不被市场看好?难道真是银行估值与业绩相背离?为何在高利润的支撑下还要大量融资?
一组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让人不好意思”的高额利润:在相继披露业绩快报的7家上市银行中,深发展预计2011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0%—70%;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预测增长50%以上;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预计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42.02%、41.03%和37.74%。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好意思”的高利润和“不好意思”的高收入,让业界开始反思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
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利润?2011年上半年息差增长了120个基点,下半年增长300个基点,高息差带动净利息收入增长。另外,前几年的天量信贷投放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天量信贷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贷款基数,盘子越大利润越大,银行业也就成为名符其实的“现金奶牛”。这样的高利润正常吗?业内人士分析,去年的高利润很多源于贷款利差不断扩大。
中国的银行确实很赚钱。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遇到了困难,增速逐步放缓,而从已经公布业绩的几家上市银行来看,其利润增长都在40%至50%,已经创下历史新高。
“银行业业绩增长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导致贷款总量提升,促进了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增长;二是总体资产质量稳定,与上一个经济周期相比,信贷成本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三是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利差保持相对稳定。”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如此表示。
正是传统的“吃利差”和新增加的“手续费”的双重驱动形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暴利。据统计,我国的16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差收入超过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80%。多数银行净息差已升至2.5%以上,一些股份制银行净息差甚至已超过3%。
“银行暴利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存贷款利差比较大。这个存贷款利差就是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近日公开表示,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为71.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90%以上。
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孟勤国曾向媒体披露了一份其领衔撰写的《银行卡收费不当问题调查研究》。这份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加了10倍。
这样的高利润正常吗?业内人士分析,去年的高利润很多源于贷款利差不断扩大。2011年上半年息差增长了120个基点,下半年增长300个基点,高息差带动净利息收入增长。另外,前几年的天量信贷投放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天量信贷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贷款基数,盘子越大利润越大,银行业也就成为名符其实的“现金奶牛”。
据一位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在贷款相对宽松的时候,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贷款额提高收入,同时增加存款准备。比如一家企业申请贷款800万元,银行会给它1000万元的贷款额度,同时要求企业把其中的200万元存入银行,这样贷款就变成了存款。
在利差扩大的同时,缘于信贷存量衍生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快速,对效益强劲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信贷资源趋紧,使银行议价能力增强,而在现行体制下,八成以上的中间业务收入都是信贷资源派生出来的,按贷款比例收财务顾问费、按贷款转存款的一定比例开银票、保函,怎么收费都是银行“一口价”。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加息通道下,银行的贷款收益本身就会有明显增长。与此同时,信贷紧缩政策下,借着调控名义,银行进一步提升贷款议价能力,净息差空间反而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利润能长期保持吗?上市银行的成长性越来越低。当前,令银行纠结的是,利润成长点越来越少,潜力越来越小。依靠盲目扩张贷款之路越来越窄,其不但消耗资本较多,而且风险越来越大,隐患越来越多。依靠中间业务收入的路子也不容乐观。由于大型银行长期背靠国家信用这棵大树,创新能力、开发能力十分低下,金融理财产品奇缺,出现大的增长尚需时日。
尽管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业界普遍认为中国银行业产生高利润的土壤正在逐步消失。“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在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央行正通过不对称加息的方式,逐步放松银行存贷款的利率限制。这无疑会使得银行资金成本提高,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利润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表示。
上市银行的成长性越来越低。当前,令银行纠结的是,利润成长点越来越少,潜力越来越小。依靠盲目扩张贷款之路越来越窄,其不但消耗资本较多,而且风险越来越大,隐患越来越多。依靠中间业务收入的路子也不容乐观。由于大型银行长期背靠国家信用这棵大树,创新能力、开发能力十分低下,金融理财产品奇缺,出现大的增长尚需时日。
目前,流动性持续趋紧,通胀持续高企,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原材料、劳务成本上升,加剧信用风险累积,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存货同比大幅上涨,企业揭不开锅;另一方面,信贷持续紧缩,信贷结构调整,可能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推动潜在信用风险的显性化。流动性趋紧、存款增长不力,又反过来加剧银行业的资金普遍紧张,可供投放的信贷规模与同期需求相比形成反差,加剧资金供求矛盾和断裂风险。
同时,融资市场的双轨制也加剧了这一风险。体制外的企业融资成本一直很高,低的时候百分之十几,紧张的时候达到20%至30%;而体制内的企业一直享受的基准政策利率的融资成本。拥有大量现金的体制内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准金融机构,突显出中国经济的扭曲。
在信贷规模大幅收窄、企业信用风险累积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也将面临严峻的风险。“去年是银行最黄金的一年,银行如此高额的利润是暂时性现象,不可持续。”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银行业过度依赖单一模式获利将使其缺乏盈利模式创新以及在服务质量上大打折扣。
对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国内外投行已基本认同,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在2011年见底,未来不良贷款率将抬头。此前穆迪更预计,银行业不良率将在未来5年内达到峰值,届时中国银行业面临约5000亿元的不良贷款,相应的拨备相当于银行业2010年的总利润规模。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瑞银,据其估算,2012年16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为1464亿元,总资本缺口为3323亿元,债券融资仍将是上市银行补充附属资本的重要手段。
这也造成了一边是银行业利润过万亿元,另一边却是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超过2000亿元的独特风景。
“银行本质功能就是管理风险,高收益背后也背负着风险。”按照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教授的分析,银行业高盈利屏蔽两大系统性冲击,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方略客观造成了过大融资规模,并直接引致了银行业的收入扩张和表面繁荣,但是却隐藏着“资产过度内部消耗”与“资产质量与拨备压力”两大隐忧。这两点直接导致银行必须进行“高利润抵御高风险”的提早积累。
都是垄断惹的祸?牌照的垄断、行政性定价形成利差保护及体系内外价格双轨制的共同作用,使银行业的议价“说一不二”,利润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2011年前三季度,央行曾四次加息六次“提存”,各银行借调控之名提升议价能力,却依旧赚得盆满钵满,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银行业利润激增源于垄断,其金融意义上的技术含量甚为微弱。
10年前,受累于庞大的不良资产,中国银行业整体上徘徊于技术性破产边缘“挣扎求生”,而过去5年间,中国银行业在脱胎换骨之后迎来了“暴利崛起”。
英国《银行家》(Banker)杂志去年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显示,2011年共有三家中国银行机构按一级资本进入排行前10名,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排在第六位;中国建设银行排在第八位;中国银行排在第九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净利润多达325亿美元,成为全球盈利最多的银行。在综合排名中,建行盈利能力综合评分最高,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息差。2010年,建行净利息收入较上年增加396.15亿元,增幅达18.70%,净利息收益率为2.49%。
国际金融体系动荡,而唯独中国的银行业成了“暴发户”,真的是我们金融体系体制优越吗?西方国际性大银行排名后退,中国几家大行排名跃居世界前列,真的是我们管理水平比人家高吗?过去10年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升反跌,真的是外资银行开拓能力差吗?
业内人士评价认为,就拿四大国有银行来说,改制上市本身就是依靠国家信用,完全没有反映出自身经营状况和业绩。如果依靠自身发展经营业绩是根本难以改制和上市的。就一个占比高达20%以上的巨大不良资产不是国家同意给予剥离,如何上市呢?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不良资产剥离了,但是产生不良资产的机制、土壤仍在,消除不良资产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最大威胁没有因上市而消除。
而牌照的垄断、行政性定价形成利差保护及体系内外价格双轨制的共同作用,使银行业的议价“说一不二”,利润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2011年前三季度,央行曾四次加息六次“提存”,各银行借调控之名提升议价能力,却依旧赚得盆满钵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银行业利润激增源于垄断,其金融意义上的技术含量甚为微弱。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将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称之为“相对性垄断”。“首先,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银行业不是说谁想开就能开的,牌照并没有放开,准入门槛非常高;其次,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而且几大国有银行在调整银行收费价格的时候,相互之间一沟通,消费者只能是被绑架,只能接受被动服务,因为这几大国有银行占有的市场范围太大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玉宇也在微博中表示,错误的货币政策,使得银行贷款利率大幅度抬高。本来竞争也应该抬高存款利率,银行利润不至于太高。但是利率管制和浮动幅度,使得银行业合谋维持了存款的低利率。一高一低,银行业就利润高到不好意思了。结局是,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潜力受到损伤。今日的好日子,就是明天丧歌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