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全球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全球视野
 

2012年2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长期挑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徐旭红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长期挑战

袭击事件再一次发生,29名中资公司工作人员在苏丹八年来的第三次被劫,令世界瞩目。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安全一再受到威胁,这足以引起我们对中国企业在境外安全系数的思量。

最近数年,“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中的一种潮流,毕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利因素一直在不断增多。事实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预示着全球经济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其中蕴涵的机遇不言而喻,这对渴望发展、渴望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自然拥有无比的吸引力。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凭借其自身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首选之地,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形势多数并不稳定,社会矛盾也较为尖锐,因此,发生事故的几率就会很高。这意味着,随着海外工人数量的增加,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再一次被提高。

探究中国人在非洲屡遭绑架的背后原因,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些反政府武装认为劫持中国人能够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视之为“重磅炸弹”,从而更有效地向当局施压。

专家表示,这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之一。中国既然选择进入这些危险地区,必然会承担突发危险事件,这将不可避免,也将越来越多,这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标志,每个世界大国都会经历海外扩张阶段,同时这也是中国在海外扩张中必然付出的代价。

值得探讨的是,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扩张,中国企业遍布世界各地之时,中国应如何有效地迎接挑战,从根本上避免风险?

笔者认为,需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提高主观能动性,毕竟中国驻外大使馆工作人员有限,对海外中国公民的服务不可能事事关心,因此,企业自身要增加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同时,企业走出去之前要进行非常严肃、认真的风险评估,决定企业是不是能够承担这样的风险,如果承担不了可以考虑选择别的地方。如果在进行了评估以后觉得可以承担这样的风险你一定要有紧急情况的预案。

此外,对风险有了一定预测后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该尽量为项目配备一套自有的安保力量,毕竟,预防比善后更重要,遇事后借用当地政府军需要经过一连串繁琐的外交手续,效率不高。

有关中资企业境外安保方面,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为了保护本国在海外的投资利益,都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比如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非常频繁,对外直接投资额高居全球榜首。在保护海外投资,规避政治风险上,美国政府建立了双边“代为求偿”制度。

有观点认为,中国是否需要尽快制定一套与“走出去”战略相配合的安全战略,才有可能对遍及世界的国家利益作出安全保障,不仅仅是外交上的规划,而且还要有军事方面的规划。然而,就中国实际国情来看,尚且需要多年时间,才可能具备作出这方面努力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意志。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