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全球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全球视野
 

2012年2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债危机紧逼中国企业转向

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贾晶晶

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欧债危机紧逼中国企业转向

参与达沃斯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预计且正在拖累全球经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躲得过”。CFP供图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瑞士达沃斯参加冬季论坛时,发了一篇在雪山顶部吃冰激凌的微博,引发诸多网友大叫“寒冷”。事实上,“寒冷”确实是此次达沃斯论坛上传出的信号。

参与达沃斯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预计且正在拖累全球经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躲得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联合国三大机构也纷纷表示,2012年全球经济将充满风险,世界或将面临更糟糕的经济形势。因此,破解发达国家发展的瓶颈、化解新兴经济体可能的风险,促进全球经济摆脱困境成为达沃斯论坛的核心论点。

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如何化危为机,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成为关键的问题。北京优西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尹朝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应该调整战略、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逐步完善管理,逐步升级,以实现在全球市场的布局。

欧债危机冷风劲吹

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分析称,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

欧债危机的不利影响很快在中国外贸增速上显现出来。据2011年12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12月中国出口增速为13.4%,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进口增速仅为11.8%,大大低于众多机构17%的预期,创26月以来新低。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升级,中国外贸出口或将迎来更加悲观的时刻,而外贸出口的下滑,将毫无疑问地导致中国经济的减速。

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让全球经济蒙上了阴影。外贸增速的下滑让国内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开始举步维艰。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则使得这种困难进一步加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2011年9月份美元快速走强之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并没有出现相应灵活的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仍然稳中有升。而也正是从彼时开始,中国出口增速出现下滑,如果人民币的汇率依然保持兑美元的稳定的话,毫无疑问2012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将会非常困难,预计全年出口可能只有9%—10%左右。

需求不足使得中国航运业遭遇重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至年底的手持船舶订单量14991万载重吨,同比减少23.5%。

据悉,船舶全行业的在手订单已经萎缩了20%左右,不少船舶生产企业因缺少订单而陷入开工不足的境地。据透露,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所统计的船舶企业中,大约有1/3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全行业生产、效益等指标增速同比均出现了明显回落。

而出口的减少使得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光伏业更受到了极大冲击,有数据显示,70多家光伏类上市企业中,有将近60家企业表示业绩下滑明显。

光伏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欧债危机造成的全球光伏市场不景气,使得光伏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极大地挤压了产品利润。据悉,超日太阳、东山精密、拓日新能等公司已经下调业绩预期,不少光伏企业表示已经出现亏损。

对于某些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企业来说,外需的减少带来的寒冷尤为明显。例如,铜版纸、服装、鞋类、玩具等行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内销压力极大,如果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这些企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生存困境。

创新转型是破局关键

其实,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并不仅仅是外需放缓的问题,设备和技术落后、能源、资源的制约、土地成本、用工成本提高、融资难等诸多问题都对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酷的考验。有着数十万家中小企业的温州,曾是中国制造大发展的象征之地,但产业结构的落后及融资的艰难,使得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实体企业命悬一线。

尹朝安认为,但这些问题并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关键是投资者觉得做实体没有利润,经营实体太难了。”尹朝安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调整结构,回到适度状态。利润平均化,打破国企的垄断,但这需要时间。

有经济界人士认为,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也要有好的环境。一方面,人才和资金要更倾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收入分配要更多向劳动倾斜;另一方面,要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同时遏制投机炒作。

漫步者公司董事长张文东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企业所面对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多,尤其是加工制造行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但最大的挑战和压力还是来自企业自身,那就是如何进行产业升级,能够从粗放的‘加工制造国际化’走向‘品牌国际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也是最为核心的难题。”

张文东认为,很多同行企业,拥有很强大的制造规模,有很强大的生产能力,但是长期走低端廉价路线,完全依赖海外订单,靠“薄利多销”赚“快钱”,忽视在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提升和品牌塑造方面的投入,这样的企业在经济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就难免要受到更大冲击,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

加大创新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山东威海海飞伊服饰公司颇有体会。据悉,由于公司始终走外销道路,在内销方面并不成熟。在外贸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为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公司斥资对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了创新升级,企业有了新的活力,“经过产品创新,公司正尽力争取更多订单”。海飞伊服饰公司贸易部经理蔡惠键表示,“产品更有竞争力,价格也可以相应提高,正好可以对冲企业增加的各种商务成本。”

埃森哲CEO皮埃尔·纳特姆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模式正处于转型,这期间,中国可在创新和企业国际化中获益。

“走出去”需更具智慧

只有进行全球化布局,企业才能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因此,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走向国际化的主要路径。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手笔的海外并购业绩,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备感自信。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营困难及资金短缺等因素,让不少欧洲企业难以维继,企业资产价格的下跌让不少中国企业看到了抄底欧盟的机遇。

尹朝安认为,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带来技术和理念的革新,并且在今天欧债危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还可以化解中国大量外汇储备压力,减少经济风险。但是,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应该是一项理性的活动,必须充分进行权衡和全方位的把握,切不可头脑冲动就盲目投资,否则可能遭遇折戟风险。

在海外布局方面,华为的经验也值得借鉴。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承东认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只有并购整合加上创新才能真正成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努力适应投资目的地环境,像当地企业一样开展业务。另外,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需要改变低价竞争的做法,通过创新来形成良性竞争。”余承东称,只要企业的产品质量可信,服务和承诺兑现,且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终究能够赢得信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