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0版:浙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0版            浙江
 

2012年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大实体经济警惕产业空心化——来自浙江“两会”的声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徐军

壮大实体经济警惕产业空心化——来自浙江“两会”的声音

近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浙江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杭州召开。“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夏宝龙代省长在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民营企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夯实立身之本,政府将降低民营资本准入门槛,破除影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警惕实体经济“空心化”等积极建言献策。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国内国外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这个基础不牢固、不扎实,经济就难以为继,百姓就难以增收致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问题。今后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我省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展现。我们要紧密结合“四大建设”,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要促进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形成实业兴省、实体兴企的导向。要加强创新引领,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壮大实体经济,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综合竞争力。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使实体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和内涵。要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腾笼换鸟”。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持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大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满怀真情地帮助企业协调问题、解决困难、化解风险。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

这次温州老板“跑路”风波,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温州产业空心化严重,大家以钱炒钱,同时也说明了民间投资渠道狭窄。陈德荣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恰恰是利用实体经济、“草根经济”发展起来,传统的轻工业产品、日用消费品,给温州带来经济的发展。但现在温州某些商人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偏差,开始炒房、炒煤,忽略了真正的实体经济,导致温州经济发展的根基不深、资金断链,才有了温州金融危机。

浙江省政协委员、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健尔:

发展实体经济,浙江企业应积极把握“三大国家战略”和“四大建设”的机遇,尤其国有企业更要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平台的带动效应和产业基础,与央企展开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彼此优势,实现产业战略的双赢。

浙江省政协委员、省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张波:

浙江和浙商群体新一轮发展还是离不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但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日本的经济结构1955年开始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着以转型使得该国经济有了30年的高速增长。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同样需要实体经济来推动。

浙江省政协委员、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潮:

一个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实体经济永远是细胞、是基础,制造业、加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都在讲“浙商回归”,但回归是有难度的。尤其要关注浙江企业的成本问题。企业不光面临劳动力、原材料价格的问题,而且其他方方面面的成本价格都高。浙江市场的活跃程度,政府的开明廉政、高效服务等都市优势,但仍要着力解决企业的成本问题。就能源领域而言,不仅要加快能源建设步伐,更要控制能源供应的成本,控制价格;不仅要注意保障能源供应到位,更要在能源组织上提高生产组织水平,控制高价能源的数量,促使能源整体结构合理化。

浙江省政协委员、省物产集团董事长胡江潮:

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候,要切实解决过去依赖“低端竞争、单打独斗”而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等问题。要加快服务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浙江产业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变;要重塑现代浙商文化,弘扬“兼容并蓄、互利共赢、有失有得、回归实业”的浙商新文化;要加强服务业大平台建设,加强投入、统一布局、完善规划、提升整合与建设力度。

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共苍南县委书记黄寿龙:

温州实体经济一直都很好,基础也不错,近几年由于招工难、用工难、融资高这“一高两难”使得很多企业放弃搞实体转投虚拟经济,直接导致产业空心化,出现泡沫经济,最终危及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容易形成经济衰退。所以政府要在人才引进上切实出台有效措施“真引才,引真才”,不仅要引入人才,还要留住人才。

浙江省政协委员、法属圭亚那江浙沪华侨联合会主席郭胜华:

把握中国产业安全机会、“做实做强”实体经济;把握中国内需释放机会、“做稳做大”实体经济;把握一些地区经济出现衰退的机会、抱团走向世界、抢占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品牌高地,以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的转型和协同来推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浙江省人大代表、嘉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徐鸣华:

浙江发展要保持走在前列,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好。要加大对科技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增强考核针对性,要考核高科技项目引进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创新平台数量、高层次人才引进规模、拥有发明专利量以及科技投入规模和比重;要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力度,突出重点支持和有效支持,避免“撒胡椒面式”的支持,充分发挥科技资金的作用,把关键项目和重点项目扶持好;要在科技研发中体现浙江特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