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1年5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性重建难题:企业的答卷

“5·12”三周年特别报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田晶王静宇/文

“5·12”三周年特别报道世界性重建难题:企业的答卷

“北川—山东产业园”内,一家电子公司的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安装LED节能灯灯珠插件。该公司今年1月正式投产,年产LED节能灯750万只,产值4.5亿元。自2010年以来,该园区加强对入驻34家企业新招本土工人的技术培训,目前已解决当地就业岗位3000余个。 成和平/摄

编者按:

3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痛彻心扉的创伤,也带来了规模和难度空前的“世界性重建难题”。

面对这个难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用3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第一次为一个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制定总体规划和法规条例,第一次为灾区重建启动大规模对口支援,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科学发展能力,创造了灾区重建的“中国奇迹”。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作为重建的主力军,向世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全面审阅这份答卷,系统总结企业在重建中的成绩和经验,不仅可以为人类灾后重建史增添宝贵经验,也可以为企业转型升级史提供经典案例。

5月7日,中建三局成都公司鑫苑名家项目经理陈立从成都出发,驱车驶向德阳。一个小时后,在满眼青翠的成绵高速两侧,白色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新厂房绵延数里,让人眼前一亮。

陈立知道,前面该下高速了,然后向右一转,不到500米就要进入厂区。他曾经在这里奋战了整整一年,直到2009年11月30日项目提前竣工。

回到八角井,陈立的身份又变成了东汽热处理及粗加工厂房工程的项目经理。这里的熟人不少,很多人见他都会打个招呼。尽管是出差来结回质量保修金,但东汽人的一声声“回来了”,让陈立觉得自己的工作岗位好像一直就在这里。

东汽汉旺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是汶川震后重建的标志性项目。

据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灾区在重建过程中新建了一大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其中产业恢复重建项目4940个,“东汽是地震中受损最大的一个企业,用一年时间迁建成了一个世界一流的新东汽。”

“东汽提前恢复生产,我们都很高兴。”陈立告诉本报记者,“这说明我们的汗没有白流。”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四川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3%左右,完成概算投资91%左右。预计到今年9月底,四川将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在经历一番劫难之后,一幅重生的画卷已在四川大地徐徐展开。

讲责任:不挣钱也要支持重建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使东汽遭受重大损失:职工遇难308人,重伤215人,100栋家属楼全部成为危房,70%的厂房垮塌,2000余台设备被毁,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东汽汉旺基地那个永远指向“14时28分”的大钟,定格了彼时的悲恸。

2008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后,东汽决定在德阳市郊建设新基地,并向各路建设大军便撒“英雄帖”。

对于建筑类央企中建三局而言,这个投标金额不足4000万元的项目,实在是个“小个头”。陈立告诉本报记者:“那一年,我们成都公司定的规矩是,1亿元以下的项目一般不接。不过,东汽项目是灾后重建的标志项目,公司领导碰了下头,很快拍板,哪怕不挣钱也要支持东汽异地重建。”

从进场那天起,陈立带领的这支7人队伍就一头扎在了工地上。即便是父母就在四川广安,陈立愣是没有回家过年。

技术员王斯伟和驾驶员钱红卫,在八角井这片工地上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不过,项目实施期间他们并没有机会回家举办婚礼。王斯伟家就在德阳郊县。2009年4月5日,他说服爱人,在工地拍了婚纱照,还在距工地十几分钟车程的农家乐跟同事吃了顿饭。饭后,大伙儿又赶回工地继续干活。

“东汽这个项目,我们确实没挣到钱。如果说有收获,更多的是为灾后重建出了力,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同时,还用重建精神锻炼了队伍。”陈立说,“至少以后我可以告诉后人,这里是我们建起来的!”

在项目竣工后,陈立带领的团队获得了东汽授予的“最佳援建奖”。不仅如此,这些建设者的辛苦与奉献,换回了一个浴火重生的新东汽。

东汽遭受地震灾害后,在搞好重建的同时,生产经营持续增长。

而今,东汽位于德阳的新基地占地2600亩,概算总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包含19座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与汉旺旧基地相比,新基地无论从产能、规模还是技术含量、环保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产能由地震前2000多万千瓦提升至目前的3000多万千瓦,2011年将达到3500万千瓦。

业内人士评价说,建成后的新东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漂亮的汽轮机设备制造基地。(下转第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