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
“一箭三雕” 助力实现规模化减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提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发展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他建议在煤化工和碳排放重灾区大力发展液态阳光甲醇(即绿色甲醇)合成,特别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具备上网的地区发展分布式电网,将不稳定的光伏风电消纳或转化为可储存的化学燃料(比如液态阳光甲醇),助力实现规模化减碳。
李灿介绍,为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国内已经计划光伏、风电装机量达到12亿千瓦,这将是一个有力的保障。但面临的大问题是,如何实现巨量光伏风电的有效上网和消纳问题。他说,现行的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主要途径仍是靠火电,而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短期变化不大,火电规模仍然很大,从业队伍庞大,减少火电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带来的问题,一方面是,如何消纳快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另一方面,在我国电力已经基本满足需求,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解决我国石油短缺及液体燃料能源短缺的能源安全问题。
李灿建议,利用间歇的光伏和风电,规模化转化由煤化工等基础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制取液态阳光甲醇,这样能“一箭三雕”的将可快速发展的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转化为可储存运输的甲醇;同时,能缓减我国液体燃料短缺的能源安全问题,最终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为绿色甲醇,既实现碳中和目标又产生经济效益,符合中央提出的先立后破,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李灿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每吨液态阳光甲醇可消纳6000多度电,可规模化储电(100万吨甲醇相当于储存60亿度电),而甲醇是优良的绿色燃料,可代替汽油,甲醇又是性能优异的储氢材料,可作为氢能的载体,缓减氢能制储运的安全和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甲醇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可广泛应用在化学、材料等基础工业中,实现工业绿色制造。这是可兼顾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路径。
由于液态阳光甲醇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可再生能源电价,李灿提出三点建议:对于特殊地区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国家在电价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支持;对于由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液态阳光甲醇(或绿色甲醇)作为燃料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特殊支持(包括相关税和费的免除),允许和鼓励绿色甲醇汽车等的发展;对于工业刚性排放二氧化碳的领域,奖励可再生能源发电指标,鼓励和要求企业通过液态阳光甲醇路径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