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Z02版)
一切就绪后,这个建万世之安的刘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大娄峪村隐居,直至终老。
记得曾有学者不无遗憾地叩问历史:谁能做到在春风迷醉时,想得起及时挪走梯子,从而把春风留在人生的房顶呢?
刘敬能做到。
四、世界上最大的城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安也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安城的建设历时百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刘邦见过娄敬之后,便暂居栎阳(今西安阎良区武屯镇),诏令丞相萧何在秦都咸阳的废墟上建设新城。
公元前199年,皇宫竣工,建设总监萧何奏请刘邦前来视察。于是,刘邦从栎阳移驾咸阳,由萧何引领着进了新的皇宫。皇宫的主体,名叫未央(长生之意)宫,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地势最高的龙首原山丘上,方圆二三十里,面积比北京紫禁城大6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东西两方,阙门最广。殿宇规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为豪华壮丽。武库、太仓,分建殿旁,气象巍峨”。
刘邦是个很有城府的人,他明明心里很震撼,脸却故意拉得很长,并且用责备的口气对萧何说:“朕之起义,原为救民。现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怎将这座宫殿造得如此奢华?”
萧何最了解这位草根皇帝,于是不慌不忙地说:“正因为天下初定,才好借机多征发人和物营建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只有宫室壮丽方能显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换句话说,不搞得阔气一点,怎能对得起您现在的身份?天子之家岂能按寻常规模营建?为此,我不得不佩服萧何挠痒痒的本事,也才理解了他为何能位极人臣并得以善终。
见萧何答的十分得体,刘邦转怒为喜:“如此说来,是朕错怪你了。”
皇帝已经很高兴了,但萧何仍意犹未尽,接着说:“微臣此事虽蒙陛下宽宥,但来日方长,难免有误,期望陛下指点迷津。”
刘邦微笑着说:“爱卿做事颇有远见,朕记得当年攻破此地时,诸将乘乱入宫,多在抢夺财宝,唯有你只取书籍表册而去,目下办事有条不紊,方便多了。”
萧何也笑了:“臣无所长,一生为吏,对于前朝典籍,一向视为至宝,平日得以借鉴,今为陛下一语道破。陛下天资超凡,事事留意,臣下再努力也不及陛下万一啊。”
刘邦闻言大喜,指着未央宫四周,一字一顿地说:“周边可加筑城垣,作为京邑,取名长安!”
就在这次著名的问答中,咸阳更名长安。从此,咸阳以东,渭水以南、灞水以西,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的伟大城市拔地而起,名扬四海。但直到刘邦驾崩,长安城也才仅仅修筑了长乐宫和未央宫,城墙还没来得及建,街道也只有寥寥几条,与大国形象严重不符。
长安城建设的第二阶段,是由刘邦的儿子实施的。公元前194—前190年,汉惠帝先后三次征发长安郊县数十万人,在未央宫的东侧为汉高祖修建了一座祖庙,在宫殿北部修建了东市和西市,还修建了街道和城墙。城墙高12米,宽12至16米,周长65里,共有12座城门,每座城门又分成3个门道,右为入城道,左为出城道,中道专供皇帝使用。
长安城最终定型,已经是第7位汉帝——刘彻时期了。刘彻上台后,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国家财力得到迅速膨胀。《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也就是说,朝廷终于有钱摆阔了。于是,刘彻大规模扩建长安城。公元前138年,扩建了上林苑,在那里布置了难以计数的奇花异草、珍禽瑞兽、假山奇石,其中有一只黑犀牛、一只白象、一只鹦鹉,还有一座梦幻般的仙山;公元前129年,兴修了长达300余里的漕渠,沟通了长安和黄河水运;公元前120年,凿挖了周长40里的昆明池;公元前115年,修筑了伯梁台;公元前104年,在城西修造了建章宫;公元前101年,在未央宫以北修建了北宫、桂宫,在长乐宫以北修建了明光宫。
百年汉朝,造就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城区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4倍。
然而,即便是最大的城,也安放不下这个王朝年轻躯体里不断涌动的心,更挡不住一个新王朝向外扩张的力量。于是,汉王朝的梦想和朝气,从36个门道呈放射状喷向四面八方。
五、张骞西行
如同中国地理一样,中国文化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大到天宇,小到凡尘,都已经有了圣人给出的解释,你只需按照传统的规矩行事,一切的改革、好奇与探险,都意味着胡闹、浪费与危险。但刘彻不同,他是一个反传统的人物,拥有世界上最宽广的视野,最澎湃的欲望,最敏锐的思维,最强硬的手腕。他要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世界,他要用自己的意志开拓疆域,他要让所有人匍匐在脚下,他要娶天下最美的女人——“倾城倾国”的李夫人,他要修天下最大的都城——长安城,他要打败曾让祖辈最难堪的敌人——匈奴,他要成为比秦始皇还要伟大的千古一帝。
刘彻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因屡遭匈奴践踏,被迫逃亡妫水以北的大月氏,一直对“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的奇耻大辱耿耿于心,伺机报复匈奴,但苦于无人相助。于是,刘彻决定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断匈右臂”。那么,谁愿出使远遁的大月氏呢?刘彻大声问了几次,满朝文武居然无人应声。
没办法,只得张出皇榜。榜上说,皇帝为了对付咄咄逼人的匈奴,面向天下招募使者,代表汉出使大月氏。这可不是一个美差,因为大月氏距长安3000公里,不仅路途遥遥,风沙漫漫,而且要穿过匈奴控制区,即便渴不死、累不死,也有可能被杀死。因此,榜前围观者甚众,但多日无人揭榜。
最终,还是有人揭下了皇榜。揭榜的人,名叫张骞,字子文,今陕西城固县人,时任名为“郎”的下级侍从官。
在首都长安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宫,26岁的张骞从18岁的刘彻手中郑重地接过了象征授权的旌节。
公元前138年,史学界所谓的“丝路元年”,张骞率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取道甘肃西部,踏上了西去妫水(今阿姆河)的漫漫征程。使团成员中,有武士、学者、医生、向导。随行的翻译是一位西域胡人,名叫甘夫。
鉴于河西走廊以西属于匈奴控制区,张骞选择在傍晚时分走出了边境。
一天,一支匈奴骑兵因为追赶几只野鹿没能在日落前归营,结果与张骞一行迎面相遇,倒霉透顶的汉人使团做了这伙自由散漫者的俘虏。很快,张骞等人被押送到了匈奴单于所在的龙城。
军臣单于见了张骞,直截了当地问:“汉使前往何处?”
“臣受汉帝之托,出使大月氏。”张骞只得实话实说。
“出使大月氏,意欲何为?”闻听汉使出使匈奴的仇敌,军臣单于更加气愤。
“互通有无,乃国与国之惯例。以汉之丝绸,换大月氏之茴香,难道不可?”意思是,这是纯粹的商业行为,没有其他目的。
军臣明白汉使在撒谎,于是劈头盖脸地怒喝道:“你以为一句商业交往,就骗得了本单于吗?月氏在我之西北,汉何以得往?假如我出使越国,汉肯听我乎?”
张骞无言。
使团成员被全部扣留和软禁起来,许多人被折磨致死,而张骞受到的折磨超过任何人。虐其体,没有用,因为遍体鳞伤的他一言不发;辱其名,没有用,因为面对辱骂他面无表情;断其水,也没有用,因为他会在干渴难忍时咬破手指吮血。情况报到军臣那里,他不禁慨叹:“这是一条硬汉啊,一定要为我所用!”
《汉书·张骞传》里有四个字:予妻,有子。也就是说,匈奴给他娶了老婆,还生了孩子。尽管历史典籍没有记载他们的情感故事,但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或许正是这段情感带给了张骞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春风来了又走,牧草青了又黄,九度风雪过后,张骞已人到中年。他穿胡服,留胡须,说胡语,俨然一个地道的胡人。在匈奴监管者看来,张骞已被胡化,因此对他的戒备有所放松。
公元前129年,一个天鹅绒般漆黑的夜晚,几颗银色纽扣般的星辰,缝缀在龙城上空那幽玄的天衣上,偶尔闪出胆怯的光。张骞深情地望了一眼酣睡的妻儿,然后匆匆钻出帐篷,与几个约好的同伴像幽灵一般潜入无边的暗夜,步履间没有一丝声息,生怕震落天幕上露水似的星光。
他们取道蒲类国(今巴里坤湖畔)、车师国(今吐鲁番盆地),沿北河(今塔里木河)西行到达疏勒国(今喀什),之后向西翻越葱岭进入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于几十天后抵达目的地——大月氏。
张骞在大月氏整整住了一年,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说服大月氏女王与汉朝夹击匈奴。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回国。
返程的路途依旧漫长、坎坷、凶险。为避开匈奴,张骞选择了丝路南道。他从大月氏起程,翻越葱岭,经莎车、于阗,临近了楼兰。但他听西域人讲,楼兰驻有匈奴官兵。于是,他决定沿昆仑山北坡,经青海羌人部落返回长安。
戏剧中的曲折情节再次出现,倒霉透顶的张骞又一次落入匈奴之手。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26年,匈奴军臣单于去世,军臣的弟弟和军臣的儿子为争夺单于之位发生内讧。趁匈奴大乱,张骞与妻子和甘夫逃回长安。使团出发时百余人,13年后返回时仅剩两人。
当他策马进入熟悉的长安直城门,并没有一点儿劫后余生的兴奋,有的只是忐忑与忧虑,因为自己不仅没有完成与大月氏结盟的使命,而且丢掉了100名使团成员的性命,前面等着自己的,不是杀头,就是入狱。
如果读者迫不及待地追问张骞的命运,我只能把食指放在唇边,做一个“噤”的手势。
六、凿通丝路
一个电影里才有的鬼魅场面出现了。当三个衣衫褴褛、风尘满面的人进入未央宫前殿,刘彻和满朝文武全惊呆了。一个13年前派出去的汉使,多年来一直杳无音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死了,今天却像鬼魂一样冒了出来。
“罪臣张骞拜见陛下!”张骞跪伏于地。
“尔不是鬼吧?”刘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临别时的张骞生龙活虎,如今跪在脚下的人两鬓斑白,根本看不出年龄。
“回陛下,臣是张骞。臣西去后,两次被匈奴俘虏。13年来,无时无刻不思念故国,无时无刻不想回来复命。”张骞亮出了那根代表庄严身份的旌节,节柄上的红缨已经磨光。
“是,是张骞,爱卿平身——”刘彻走下殿台,用手轻抚着张骞的肩膀,唏嘘不已。
未等刘彻继续问话,张骞接着说:“臣辜负了陛下的重托,臣3年前逃出龙城,去了大月氏,但大月氏已经南迁到妫水以南的大夏,老王已死,女王当政。一来,他们距离汉地太远,二来他们不了解汉之强大,因此不敢与汉结盟。”
说到这里,张骞低垂着头,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
刘彻脸上露出了明显的不悦,并重新回到座位上,“那么,妫水在哪?大夏是谁?大月氏女王什么样子?”刘彻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在处罚张骞之前,他不想放过任何陌生的事物。
面对皇帝的提问,张骞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摊开凭借记忆手绘的西域地图和汉人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然后开始向刘彻和满朝文武讲述他所到达的大月氏,所见到的大月氏女王,所经过的十几个国家,沿路的丰富物产、奇异风俗,还有那条沿北河西去、沿南河返回的漫长商路。虽然他的直接使命以失败告终,却意外获悉了西域及南亚的人文地理,那可是一片比汉还要广大的崭新世界啊。
(下转Z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