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而是新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有媒体日前引述“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因遭受疫情打击,第一季度有超过46万家企业倒闭,其中逾三分之一是营业不足三年的中小企业。
这个数据没有进一步阐释倒闭企业的涵盖区域、行业类型及破产缘由,但《中国企业报》记者4月16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所遇的挑战之大史所罕见。
“在疫情的倒逼下,企业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理事长朱宏任4月19日在一个《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构建智慧企业新模式》的主题讲座中表示,目前形势下,企业所遇到的技术架构、组织能力、客户变化、行业生态等都发生了急剧变化,企业要想适应这些变化,必须实施数字化转型。这不是选择问题,而是通向新变化的核心问题,是打造未来智慧型企业的共同通道。
中小企业“必修课”
此前,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条措施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其中特别提到了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通过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通信手段,改变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朱宏任提出,虽然疫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大智移云物链”各项实用型新技术,一直都在快速发展,尤其人工智能和5G。自2018年以来,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我国的落地和使用,带动了大量新产品、新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溢出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因此,我国的不少大企业,特别是中国电科、海尔、浪潮等科技、电子信息和家电等行业的大企业,深入实施了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少数大企业的工业4.0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工业互联网领域也有长足进步。
相比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人才的支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仍然较为缓慢,少数中小企业仍然处于传统生产的模式,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管理,从工业4.0的角度划分,不少企业仍然处于工业2.0甚至1.0的阶段。对这些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显然是“从来急,起点低”。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达到3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撑起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半边天”,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直接决定“半边天”的支撑力。
“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路径是不一样的。”朱宏任表示,行业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考虑自身需求,需要统筹产业链的上下游,而中小型企业可以依托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分工,借助形势倒逼数字化转型,完善各环节的数字化保障。
加快造平台步伐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也随着突发疫情的贴身进逼,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但“必须转”,而且要“加速转”、“全局转”。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企业共识。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局性的数据管理,用数据流构建数字经济数代核心竞争力。”朱宏任表示,要善于借助企业信息流,引导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
在资金流方面,根据IDC预测,企业直接用于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在2020—2023年间将达到17.5%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或将超过7万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寻求从以生产为基础,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这使物资配送有极大的施展空间。而中小企业作为这一经济活动的主体,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当然,在推进过程中,中小型企业不必学大型企业大力投入,也不必自行投入开发AI软件,但数字化转型,需要做好全局性的数据管理,打通各部门的业务数据,能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其中包括给员工赋能。
朱宏任通过分析微软、IBM、浪潮等企业案例认为,给员工赋能,是数字化转型的另一重要目标。毫无疑问,这一点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也是适用的。
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第一线员工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为员工“画像”,利用业已成熟的数字技术有效赋能员工,是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比如,沃尔玛“10-20-70”法则,即公司投入的10%放在算法上,20%放在基础架构建设上,剩下的70%投入到赋能员工上。结果,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员工的产出率难题。海尔也一样,“人单合一”的数据化管理模式,为客户也为员工持续创造出了更好的体验和价值。
海尔等企业的实践证明,打造标准云平台和赋能员工,可快速、有效提高企业数字化效用和竞争能力,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利用有限资源,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方式。
化解“卡脖子”难题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准备、投入和资源利用上,都有自身固有的制约性,正因为如此,此次疫情一方面催生大量企业线上办公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技术升级仍然是一件“卡脖子”的难题。
“数字化转型给人感觉摸不着、看不到,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经营中,无处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秦志辉在4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所谓“卡脖子”,可能和一些中小企业不熟悉、不了解、找不到或者用不起有关系。
据介绍,工信部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解决“卡脖子”问题,近期集中推进“五个一”的工作计划。与此同时,工信部也鼓励各个地方加强政策激励,本着“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思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对于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卡脖子”问题,朱宏任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信息技术的变革创新,但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智能”,它需要持续性的迭代创新、灵活性的保障机制、敏捷性的组织性结构、可靠性的安全屏障,只有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全新转变,才能迈向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