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B2B服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B2B服务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绕中小企业服务发力 品牌传播需求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市场上针对大公司的战略咨询、品牌传播服务,非常丰富和细分。大型企业会分开采购战略咨询,在战略定位确定后再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他们向咨询公司譬如IBM咨询、麦肯锡、君智咨询购买战略咨询服务;而蓝标、奥美等则是常用的品牌传播服务代理机构。而创业公司因为难以负担高昂的咨询费,只在觉得有需要的时候直接去市场购买传播服务,效果往往不佳。

主战场转移至中小企业市场

过去,企业服务公司纷纷抢夺大企业的市场,但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大企业的活跃度进入“冰冻期”,围绕大企业的企业服务市场基本饱和。与之相反的是创新创业双引擎带来的强大拉力,中小微创业企业数量猛增,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的企业经营主体突破8000万,其中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由此可见,围绕中小企业的增量市场将成为企业级服务平台的主战场。

“成立之初,我们就意识到创业品牌传播服务和大型公司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不能简单把服务大公司品牌传播的套路,拿过来便宜一点卖给创业公司就了事。”开干创始人李波表示,创业品牌的独特性,客观决定了他们需要完全不同的服务来支持。

据了解,开干自身也是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的开干,目前已经获得2轮融资,签约创新创业客户超过120家,致力打造专业属性更强的创业品牌服务体系。

极速南瓜(北京)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一乙接触过的中小企业上百家,他发现中小企业并不是传统4A公司的菜,传统4A公司也不是创业公司的菜。为此,他带领创始团队创立了为中小企业提供品牌策划、公关传播的公司,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东方德仕(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奕男认为,品牌对于大公司其根本需求是来自对其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中小企业,则更多的需求是非常的对营销产生帮助与影响。那么服务过程中因客户规模、体量、需求的不同,在品牌传播定位、方案设计、传播渠道选择与落地方面,必然有所不同。

中小企业品牌传播优势在于创新

很多企业认为品牌是拿钱砸出来的,一夜之间广告铺天盖地,让众人皆知。这种做法是传统的1.0版本花钱做广告的形式,已经完全不受用于中小企业。

“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传播服务最大的差异就是创新。其是品牌活动传播,中小企业的创新性更强,传播的灵活性更强。比如很多大企业的传播是固定的程式化模式。但到了中小企业就不一样。”王一乙举例,比如我们去帮助企业做活动,可以把一场产品发布会搞成音乐会的一种形式,这就让观众耳目一新,也能够体现出品牌传播的巨大价值。

中小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市场或者是PR人员往往都是在一个部门或者是仅有一两个人,他们真正需要的服务不是渠道、不是资源的对接,而是能够提供专业的品牌传播咨询、策划创意服务,可以理解为传播的顶层设计。

王一乙建议,一是需要提炼卖点,根据中小企业需求,帮助中小企业要传播的内容去设计、提炼产品卖点、用户卖点、企业卖点等,从传播的角度出发,是从受众关注的角度出发来做。

“中小企业在品牌、市场或者是PR方面并不是很健全,所以他们需要一个系统性的传播规划。我们服务中小企业,并不是帮他们办一场发布会,更像是一名专业的保姆,确定时间节点,利用热点与产品卖点进行串联,同时明确受众需求,梳理竞品,做相应分析,是一个系统性的传播规划。”王一乙补充道。

品牌意识和预算是最大短板

但往往制约中小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意识不强分为几大块。一是,免费打造品牌,这是很多企业的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有好产品,品牌就有了,不用花钱自动有人上门找。二是品牌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比如品牌能带来销量、能带来多少转化率。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了。现在已经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到了酒香就怕巷子深的时代了。重要的突破就在于观念上转变。”王一乙补充道。

在王一乙看来,中小企业最大的短板就在于品牌传播预算,所以为中小企业建立品牌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它们只有有限的资源和预算,同时也要达到很好的预期传播效果。

董奕男则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才。“企业核心发展就是要依赖‘人,财,物’,人是首先的,也是核心竞争力。由人所组成的团队的综合能力包括:统一的价值观;快速学习和应变能力;团队的协同高效运作能力等诸多方面。企业需要一支团结高效,能征善战的团队,我们提供的服务就是帮助企业搭建和提升这样的团队组织。” 董奕男告诉记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