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中国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中国招商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小镇:两种路径应区别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颖华

王利博制图

从申请三部委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到各省市自己打造的形形色色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热成为热词。但是,相关专家建议,一片特色小镇热中,三部委倡导的建制镇的特色小镇和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镇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千万不能邯郸学步,盲目跟风。

建制镇特色小镇

旨在解决就地城镇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以下简称三部委)所开展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中明确要求: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规定了三部委特色小镇具有的行政区划属性,也就是说倡导的是建制镇模式的特色小镇。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副主任张杨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部委倡导的建制镇特色小镇本质是为了解决就地城镇化的问题。

张杨指出,在倡导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城市群建设空间里,存在着大量中小城镇,其中小城镇的发展问题也一直棘手。特色小镇正好作为解决缩小城乡差异,就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一个抓手。

三部委建制镇模式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中,明确要求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

同时要求特色小镇要同时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三块短板,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比如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做到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

三部委提出的特色小镇依托于建制镇,而浙江绝大多数特色小镇的地域范围“非镇非区”,既不是建制镇,也不是产业园区。

虽然三部委此次要求各地申报建设特色小镇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之前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但是国家文件出台后,不少地区却对浙江经验盲目“顶礼膜拜”,有的甚至直接生搬硬套。张杨认为,这其实就是犯了“邯郸学步”的毛病。

不能盲目攀比

浙江式特色小镇

的确,特色小镇的概念是浙江省在2015年4月最早提出的。浙江省在《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也就是说,严格区别于三部委申报要求中的建制镇要求。

浙江省明确要求产业上要聚焦七大万亿产业及历史经典产业,将各小镇围绕单个产业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圈,培育行业冠军。

从文件表述上看,浙江省一级层面的特色小镇的关键是要“经济转型升级和统筹城乡”,通过发展附加值高、生态环保的新产业,促进转型,制造增量;而国家层面的关键是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小镇、小城镇、特色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再从主导的单位来看,浙江省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发改委主导,国家级别的特色小镇的牵头单位是住建部等三部委。由此可推断,国家层面特色小镇肩负的是城镇化的建设意图和使命。

张杨表示,从空间上可以看出,三部委提出的国家级特色小镇更多是关注城市圈、卫星城对农村腹地的辐射。这和浙江的特色小镇为了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盘活存量用地是有本质区别的。

而在实践中,浙江的特色小镇相对比较灵活,既可以出现在城市空间内部,也可以出现在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

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常务主任陈运高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为主力的行政建制镇类小镇和各地涌现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项目类小镇,建设中的两种形态,各有优势,各有所长,不能混为一谈。

从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对特色小镇的理解,以上两者均有。部分省份以浙江省的模式及要求为范本,做一定改进后,制定出自己的建设标准及要求。

特色小镇

千万不能学走样了

张杨认为,各地在对特色小镇的强烈热衷中更要冷思考,不能“搞运动”。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学走样了。

浙江类型的特色小镇虽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照搬浙江云栖小镇、莫干山小镇。正是为了解决过去产业集群“块状经济带”的资源浪费、低效等问题,浙江的特色小镇才得以出现。

浙江特色小镇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区域和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区域独具特色的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带”孕育了众多生产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发达的专业市场和独特的商业人文环境。

浙江各地集聚的数十万中小企业,已形成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纽带、以中低收入消费群为主要市场的地方生产体系,以及为之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构筑起专业化产业区。

张杨建议,各地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从镇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避免再出现过去一些产业园区变成“鬼城”的现象。浙江经验中,过去位于城市边缘、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园区正是通过挖潜,提质增效才得以成功转变为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

陈运高指出,许多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等条件好的特色传统大型产业园区,可以转化为产镇融合的特色小镇。比如原来的江苏宜兴环科园集聚了几千家环保产业企业,现在转为以园带镇、产镇融合的环科小镇。

张杨警示,目前在被地产企业、PPP等利益群体的热炒之下,特色小镇建设很容易出现泡沫。而其他地区尤其西部欠发达地区,如果想学习浙江等地经验与模式,必须首先了解自身经济资源禀赋。西部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摸清镇情。依靠自己的资源比较优势,找对特色产业,先在配套基础设施、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重点扶持引导,再择机选择借鉴经验,不能一刀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