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新星公司采访概述
来源:中国企业报
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实现对地热的直接利用,我国一直是地热能产出利用量最大的国家。中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刘金侠认为,过去技术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我国地热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地热资源的法律概念模糊,且存在地热资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热资源的发展。
为探索一条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路径,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星公司”)与雄县人民政府于2009年签订了《地热开发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雄县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4年,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吴新雄曾表示,“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雄县模式’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可推广、可复制。”
7年来,雄县已基本实现了地热集中供暖全覆盖,城区居民供暖支出年可节约1500余万元。新星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在雄县当地已建成地热换热站33座,敷设地热管网56公里,拥有地热井64口,建成供暖能力385万平方米。雄县城区供暖基本实现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零”排放,可替代标煤1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年。
“雄县模式”被推出之后的几年中,我国地热界相继打造了“南通小洋口模式”和“广东丰顺模式”,即在南方有条件地区,利用浅层地热能、中低温地热资源,打造“分布式地热供暖、制冷系统”来解决南方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空调)问题。
按照新星公司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1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100兆瓦,占据地热供暖领先地位。
刘金侠介绍称,2012年6月,国家能源局批准依托新星公司的地热专业力量组建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地热能中心作为国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孵化器和推广平台,开展地热能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并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地热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
除此之外,新星公司还按照“地热+”新能源推进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依托中国石化整体优势,新星公司积极进入油田、炼化、钢铁等余热、余气、余压综合利用领域,建成了河南油田下二门污水余热利用、中原油田濮三联余热+地热供暖等一批示范项目。”刘金侠告诉记者,新星公司还积极开展利用包括江水、河水、湖水、水库水以及海水作为热泵冷热源,通过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直接抽取或者间接换热的方式,开发浅层地热项目。
中石化新星公司总经理张召平表示,“我们将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技术进步,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地热能品牌优势,积极推进‘地热+太阳能、风能、余热利用等新能源’集成高效开发,构建多元发展、清洁低碳、综合集成的新能源体系,领跑国内地热产业,并争当新能源开发领军企业。”
(以上文字由本版编辑根据2016年10月11日G03版《从中石化“雄县模式”看中国“地热”》一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