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技术积淀 中冶集团领跑新兴产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广东珠海长隆国际海洋王国项目 |
新加坡环球影城项目 |
由中冶集团设计承建的横琴地下综合管廊 |
常德市常德大道改扩建工程 |
跨界新兴产业,助力转型升级
作为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冶集团承担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构筑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占国内冶金市场90%以上份额、全球60%以上份额;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也是国家基本建设和海外工程承包的主力军。
然而,面对当前宏观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共和国钢铁工业建设的长子,中冶集团要想实现转型绝非易事。
2014年,中冶集团原有四大板块的业务定位已远远不能承担企业的发展重任。与此同时,钢铁行业去产能形势越发严峻,中冶集团高瞻远瞩,结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提出了“四梁八柱”的综合性业务体系。
2015年以来,中冶集团站在组建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承担更多国家责任和使命的新高度,又适时提出了“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建设之路”的战略新定位,并在冶金建设、基本建设、新兴产业三大领域对应发力,各个击破。
在8月30日召开的中冶集团中期业绩沟通会上,《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2016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了稳中有进,同比增长11.2%。业绩新动能强劲增长,新签合同额2442.4亿元,同比增长37.8%,其中,新签非冶金工程合同额占新签工程合同比例为89.8%。对此,中冶集团总经理张兆祥表示,这份成绩来自于多年来冶金建设领域的技术经验积淀,“为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冶集团凭借着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和完善的业务布局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央企业全面跨界新兴产业提供了一条成功的路径。
做好“良心工程”——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介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的“生命线”。截至2015年底,全国市政管线已超172万多公里,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4.5倍,并且每年平均约以10万公里的速度增长。然而,另一组数据却是触目惊心的,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城市道路被“开膛破肚”、“马路拉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
2015年10月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为:建立综合管廊领域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综合管廊技术的标准化,参与国家、地方的规范、标准编制;整合内外资源,集中力量突破管廊领域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培养优秀的专业化技术人才;实现管廊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开发管廊与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
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郝勇兵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中冶集团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上海宝钢建设过程中,便借鉴与引用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兴建了大型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以供工业生产专用。时隔近40年,这条长约15公里的煤油气、电力等危险介质管线依然密布在厂区地下城内,见证了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中冶集团开创了新中国综合管廊的建设先河,这是其他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先天优势。在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前,中冶集团综合管廊施工长度已累计达到119公里、单项最长里程33.4公里,被国家住建部及业内评价为:总里程第一,单项成绩第一。”
郝勇兵透露,针对各地政府推动综合管廊建设最为关注的建设成本的速度问题,中冶管廊以装配式综合管廊产品来解决,其中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产品为国内首创,攻克了防渗、防腐、防火、高强度计算等技术难题,在行业中独占鳌头。据粗略测算,一公里的钢制管廊将消耗约2000—3000吨钢铁,造价成本降低约20%。
说起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珠海横琴是绕不过的话题。该工程是国内首个成系统的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记者走入管廊看到,管廊内布置有给水、电力(220KV电缆)、通信、冷凝水、有线电视等5种管线,并预留了中水、垃圾真空管线的布置空间。同时,横琴综合管廊配备有计算机网络、自控、视频监控和火灾报警四大系统,具有远程监控、智能监测(温控及有害气体监测)、自动排水、智能通风、消防等智能化管理设施,是目前国内集中市政管线专业最广、智能化控制最高的综合管廊系统。
作为投资建设珠海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中国二十冶集团,“经过系统的决策分析,多方调研、考察、论证,并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新等方式完成了横琴岛的建设开发。”中国二十冶集团副总经理王振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这一管廊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一次性投入最高、建设里程最长、覆盖面积最广、体系最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
横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蔡凌燕向记者透露,之所以最后能达成与中冶集团的合作,是因为作为一家大型央企,中冶集团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社会责任感强,“项目建成后,横琴新区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节约城市用地约40公顷,同时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延长了各种管线的使用寿命,也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市政供应的安全保障,增强了城市的防震抗灾能力,前后对比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专家李跃飞向记者表示,建设综合管廊是新兴产业,其市场空间发展逐步加大有待挖掘,“目前中冶集团在该领域占领约1/3的市场份额,与预期设定50%的目标尚有差距,但以单个央企服务全产业链角度而言,体量是最大的。”(下转G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