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能否救赎残破的乡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玫瑰小镇、蓝莓小镇、巧克力甜蜜小镇、时尚小镇,光是这些富有色彩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动。一直处于狂飙猛进中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让大城市变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另一方面也让乡村逐渐变得颓败荒芜。既有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便利,又有乡村的安逸和温情,特色小镇便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
和千篇一律的板着面孔的城市不同,特色小城应当是千姿百媚的,是有着性格和情调的,也是有着各自表情和神态的。如果说大城市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激情和财富,特色小镇则会让人融入到温馨和愉悦之中。
和日渐衰落的乡村相比,特色小镇应当是开放和包容的,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是更加富足的,既会澎湃着生机和活力,又不会过度夸张和喧嚣。人们可以在特色小镇里找到浪漫和格调,同样也会在这里找到乡情和乡愁。
特色小镇,贵在特色。“特”是与众不同,“色”是色彩鲜明,“小”是精致紧凑,缺了其中任何一点,便失了精髓,也就不能称其为“特色小镇”。
小镇不小,是特色小镇的第一个特点。因为要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和带动效应,虽然名为小镇,实际却不可能太小。以江浙一带特色小镇为例,不论是其人口数量还是经济规模,往往会比西北或东北的一个县还多。
攀龙附凤,是特色小镇的第二个特点。特色小镇不是田野里的孤岛,而是散落在城市周边的卫星,通常都会产生在中心城市的辐射圈内。这样,特色小镇才可以充分共享中心城市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的外溢效应,借势借力,快速生长和繁衍。如果缺少交通、信息、物流和其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便利,特色小镇则会成长乏力。
产业衍生,是特色小镇的第三个特点。以玫瑰小镇为例,除出售玫瑰和玫瑰产品外,充满浪漫气息的玫瑰花海还会吸引大量的观光游客,并会带动婚纱摄影、影视创作等产业,产生一种共享、互动的衍生效应,形成一个叠加、联动发展的产业生态群落。单一的、缺少衍生能力的经济模式,不会成为一个洋溢着生机的、多姿多彩的特色小镇。
其实,像瓷都、林都、药材之乡、皮革之乡这些中国原生的特色小镇久已有之,只是没有被冠以“特色小镇”的名称而已。
中国历史上特色小镇,大多是因为地理、物产条件的优势自然形成。无论以陶瓷著称的景德镇,还是以美酒驰名的茅台,抑或是以药材交易称雄的亳州,无不如此。但升级版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自然之便以外,还多了规划之力。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版的特色小镇,也会更多带有现代产业的特征。利用技能和智慧优势所形成的特色小镇,摆脱了传统特色小镇“靠天吃饭”的模式,更多是利用人才和信息优势。比如,“海洋金融小镇”是现代版特色小镇的一个样板。依托梅山区位交通、岸线空间、贸易结算等优势,“海洋金融小镇”重点发展航运基金、航运保险、船舶租赁以及航运价格衍生品等航运金融业务。截至目前,已经集聚起1500余家类金融企业,区内规模达到50亿元的企业已有17家,类金融企业单体投资规模呈逐步扩大趋势。
复制式发展是特色小镇的模式创新。复制作为一种现代的商业模式,曾经创造了沃尔玛、麦当劳等企业的发展奇迹。把这种商业方法动用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去,也可以大量减少特色小镇的试错风险,让某一类型的特色小镇,在短时间内迅速繁衍出多个“孪生姐妹”。和平玫瑰小镇正是率先应用复制模式的典范(报道详见本期第7版)。
作为城镇化的新方式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方法,许多方面对特色小镇建设热情高涨。2015年7月,三部委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极力推动各自的特色小镇计划。按照目前的态势,特色小镇将在中国大地上形成遍地开花的格局。
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是中国经济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克服“大跃进”式的风潮,防止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地产项目、政绩工程,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相关方面必须深入研究特色小镇产生的条件和机理,弄明白哪些地方可能成为特色小镇,哪些地方不具备建设特色小城的条件,减少盲目和过度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
从心理和情感因素上讲,特色小镇是对目前大城市化的一种反思,也是城市化的新思想和新方法。长期生活在大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人们对于乡情有着更多的渴望。但特色小镇能不能遍地开花,能不能救赎日渐衰败的乡情,目前还不好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