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现代物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现代物流
 

2016年7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台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

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提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南林

王利博制图

近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六部门公布《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用3年时间建成高效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业内人士指出,《方案》的提出,意味着“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提速。

《方案》指出,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示范企业,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鼓励骨干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优质品牌。

构建“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统筹区域重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功能定位等,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构建“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为此,《方案》提出六大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的统筹协调,增强协同发展能力。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北京加快疏解跨区域大宗农产品中转集散功能,突出发挥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的输出与辐射作用,加强城市高效物流配送体系、终端销售模式、农产品电商等创新。

二是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流通创新探索,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直采直供模式,鼓励京津大型连锁超市、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在河北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三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拓展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加大对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广电子结算,探索发展拍卖、中远期等现代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水平。

四是大力发展全程冷链,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消费升级。支持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企业改造或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等设施,推广应用冷链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加强“最先1公里”和“最后1公里”的产地预冷、保鲜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终端冷藏等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冷链“断链”问题。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

五是探索建设京津冀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选取重点品种开展试点,推动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标识规范化,夯实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基础。

六是开展农产品流通国际合作,提高流通国际化水平。加强与日韩等国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方面的交流,通过举办行业论坛、组织专业培训、企业交流对接等方式,借鉴先进经验,开展深入合作。

一位北京市政府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项目试点正在遴选之中,通过设立试点,探索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探索农产品流通中的创新要素。

物流企业集团化发展

未来3年,京津冀三地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中,龙头企业、集团化发展将成为重点。

《方案》指出,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示范企业,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鼓励骨干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优质品牌。

《方案》提出,加大投融资、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综合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包等渠道支持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推动京津冀三地农产品流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龙头企业。继续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和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的用地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项目,加快用地审查报批,保障项目依法依规用地。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针对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保险险种和范围,保障企业和农业经营者利益。

“其目的在于砍掉农产品流通中‘小而散’的多重环节,进而降低流通成本。”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着市场分割、模式落后、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而通过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项目建设,有利于带动河北等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推动三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拓展深化区域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事实上,加强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的统筹协调,增强协同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用3年时间基本建立统一开放、分工协作、竞争有序、畅通高效的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成为全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总目标。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贾大猛表示,京津冀全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示范区的建成,有利于河北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和农民增收,同时河北省天然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可以保障北京和天津市场的供应和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