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科技革命·产业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科技革命·产业调查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到国际市场竞技,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高端装备:“一带一路”大机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伟

高端装备市场加速膨胀

“十二五”以来,改造传统制造业,被国家当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虽说成效显著,但目前传统装备制造转型过缓、高端技术的自主研发水平相对滞后,依然成为制约“专业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瓶颈。

“组合拳”锤炼高端装备

“十二五”期间,由于国家的政策扶持,高端装备的制造规模和水平都有所提高,2015年,高端装备约占整体装备制造的11%,且有市场加速膨胀的势头,预计每年有25%以上的递增,其中高速铁路装备、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硬件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

但无法回避的是,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阶段还处于比较初级和低端的层次上。同时,我国装备制造行业还陷入了一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主要的症结在于我国自主创新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呈现失守困局,尚不具备引领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潮流的能力。如: 90%的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70%。高端装备行业期待技术提升和发展。

目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这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无疑是巨大的市场机会。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使我国高端海工、航空航天和高铁等海外的技术及装备输出海外,该行业的整体需求将会成几何级数增长,另外,随着国内“互联网+”、工业4.0的政策支持不断出台,高端智能装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智能化将是一些传统装备技术升级的取向,华为、小米、格力等多个自主品牌都进军此行业,成为高端智能装备增长新的热点。

针对“中国制造2025”总体意见,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大型金融机构等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形成总规模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

优势项目先行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中国装备制造具有产品、企业、政策三大优势,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将被列入发展重点。

在我国当前的高端制造领域,高铁和家电在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逐步实现了产业的跨越发展,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后,这些产能逐渐迈向国际市场,且高铁已经成为我国出口高端装备的代表,已经在泰国及东南亚地区取得了落地的项目,地铁列车也已经出口到土耳其和巴西等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大飞机制造上,C919等大中型客机的试飞成功,代表了我国在高端航空装备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取得了500多架的订单,这是高端装备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在高端装备技术和制造能力的重大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总体规模达到了世界总量的1/3,优势较为明显。电力装备的制造总量大约占世界的61%,造船工业占世界41%。中国高铁已经建成1.6万公里,在建1万多公里,高铁拥有量位居世界第一。

扩大朋友圈“走出去”

受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限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强手相比,总体看尚处于追赶先进水平的阶段。比如,我国机器人渗透率、设备数控化率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据世界机器人协会统计显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不到日本的十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六分之一。

面对全球制造业格局和技术的不断变化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经与投资环境,我国必须以装备制造业的体系优势、系统效率来迎接挑战,加速从规模速度竞争战略向产业生态竞争战略转变。

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我国发展智能制造,要大力开展自动化补课行动,只有大多数工业企业在生产、库存、管理、决策等方面信息化自动化达到一定水平,工业4.0才有实现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要善借外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存在巨大市场空间,企业要借国家“装备外交”东风,积极构建“朋友圈”,实现装备“走出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