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受追捧 企业布局能力成关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进入2016年,“智能投顾”概念正在中国掀起热潮,俨然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风口。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试水智能投顾,试图通过科技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业内人士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智能投顾还处于初级阶段,真正的智能投顾应该是先读懂用户,让技术适应需求。
多家平台布局
“智能投顾”,也叫机器人投顾、智能理财,主要指通过电脑代替人工投资理财。国外的智能投顾已经处于成熟阶段,以Betterment为代表,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超过40亿美元,并完成了E轮1亿美元的融资。美国,已经产生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AssetBuilder等大量知名的智能投顾平台。
受国外成功模式和巨大的蛋糕吸引,国内也开始掀起一股智能投顾的热潮,自然吸引了包括平安、京东、宜信、百度等巨头的注意力,他们不同程度上也在尝试智能投顾。平安一账通推出的智能投顾产品中,就分别有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票据理财、P2P网贷产品等。
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不甘落后,宜信推出的智能投顾产品中,包括了P2P网贷产品、全球ETF投资组合等。积木盒子推出智能综合理财平台,包括读秒、一点基金等。挖财旗下挖财钱管家上线“资产体检”功能,根据记账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结合平衡投资理论,对用户当前的资产分布进行质量评分,并提供合理化配置建议。铜板街也将于9月份正式推出理财机器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宣称自己具有智能投顾功能或者正在研发智能投顾功能的理财平台已经超过20家。
国内有良好发展土壤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智能投顾被炒得很热,但因在国内刚刚起步,能配置的金融资产还比较有限。美国的智能投顾市场基础是有庞大的ETF市场,而目前中国ETF市场份额很小,可选标的有限。
积木盒子CEO董骏表示,智能投顾在交易市场层面,无非经历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没有智能,像前面不管是P2P也好,还是基金销售也好,是直接的金融资产买卖。第二,一定的半智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帮助大家做一些选择,这个选择的驱动力有可能是内容,有可能是一些规则。第三,真正智能,通过大数据运算,对每个客户定制一个资产配置范围。“在中国,智能投顾确实是一个非常早期的市场状况。可能从概念级别很快会有炒作,会有滥用,会有妖魔化”。
“智能投顾在国内有着良好的发展土壤。首先,中国近年来财富增长迅猛,但财富管理行业起步晚,投顾队伍参差不齐;其次,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人心,投资者愿意通过更为便捷的网络及手机APP进行理财投资;再者,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中,散户占绝对主流,而智能投顾是非常适合散户进行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钱景财富CEO赵荣春表示。
铜板街数据研究院负责人单黄勇则认为,智能投顾在中国主要处于爆发前期阶段,缺少的就是一个明星级产品引爆这个市场,谁能拔得头筹,让纯后端的智能投顾走向前台,走近投资者,谁就很有可能在市场上取得先机。
“智能投顾的投资标的,多数设定在公募基金、股票、P2P产品等少数投资品种,甚至也只能设置在这些投资品种上。国内的智能投顾更多是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资产配置。正因如此,目前是智能平台主动布局,加深理解用户、提升投资评估模型能力的好时机。”赵荣春说。
技术能力是最大门槛
单黄勇分析,当前智能投顾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面对投资者时,如何确认其投资意愿与偏好;二是面对庞杂的市场时,如何量化投资产品的风险;三是智能投顾如何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智能投顾主要是一个大数据+云计算+金融+量化+动态规划的概念,技术能力是最大的门槛”。
“资产体检是智能投顾的基础,智能投顾首先必须深度了解用户,针对每位用户的自身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组合,资产体检就是在用户需求的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其资产分布现状给出千人千面的结果。”挖财CEO李治国如是说。
“智能投顾”概念正在中国掀起热潮的同时,其面临的争议和质疑也越来越多,包括产品扩容、合规销售瓶颈、赢利模式等难题,使“智能投顾”被质疑是一种概念炒作。
李治国表示,智能投顾在国内刚刚起步,对用户需求的发现和把握还不够精确,能配置的金融资产还比较有限,但也不能因为跟风概念炒作现象的存在,就否定智能投顾的价值。“总体而言,当前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企业的布局能力上,投资端要实现自动多元化配置仍需时日,正是在理解用户、投资评估模型等方面提升能力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