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文创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文创旅游
 

2016年4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

来源:中国企业报  

《十六罗汉之罗睺罗》,噶玛嘎孜画派唐卡,
17世纪,97cmx56cm,四川德格八蚌寺藏

董菁

藏族近百万年前起源于雪域高原,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是藏族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人类优秀文化,是体现藏族民族素质和发展水平的一种精神成果。藏族传统绘画历史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流派众多,它有独自发祥孕育、发展演绎、成形定性的清晰脉络和事迹物象。其中,唐卡是盛行于藏区和藏传佛教文化圈可随时展挂供养的龛状卷轴画。

“唐卡”是藏语音译,最早出现在12世纪左右的藏文典籍《巴协》中。藏民族身处的雪域高原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高海拔极地气候,造就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自然崇拜和天人合一传统生存理念,他们认为唐卡不仅仅是绘画的艺术,而是通过绘制唐卡这种方式使神佛降临在画上。当给某幅唐卡开了光,以念经等方式将神佛的灵性附着,画上的神佛就真在其中。唐卡是神佛身、语、意的体现,与神佛本身没有区别,供养唐卡就如供养神佛。正因如此,唐卡才需要供养,供养和绘制一样可以得到功德。后来其逐渐演变成一种宗教布轴画,是形象化、图释化、神圣化的法器,成为藏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佛教美术最精湛的表现方式。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独幅唐卡、组画唐卡、成百上千幅的画传唐卡;表现题材上也分为宗教唐卡和非宗教唐卡,后者有地理唐卡、医药唐卡等;从材质上主要分为彩绘唐卡、线描唐卡、工艺唐卡和版印唐卡等。藏族画师以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生存观和生态观,用唐卡将经典、教义以图像的形式来诠释,并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

佛教于公元3世纪传入藏地后,本土和外域文化不断交汇融合,形成了佛教美术。其深邃的哲理、广博的文化内涵,真、善、美的道德规范和清新净化的义理意境发挥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影响,成为孕育数千年优秀藏族文化的摇篮。唐卡于15—16世纪形成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三大画派为代表的艺术风格流派,各派间风格特色鲜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风采各异,绘制技法亦各具特色,展现了雪域藏民族文化精神特质的神韵风采。

“噶玛嘎孜”系藏语音译,画派以昌都噶玛巴祖寺和噶举教派大法会得名。其兴盛于藏区东部康巴地区,是藏区东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四川省甘孜德格、西藏昌都及青海玉树为中心和汉地地缘毗邻,交往频繁,这奠定了其在艺术上便于多元探索与融合的基础。

16世纪中叶,噶玛嘎孜画派由南喀扎西所创,以昌都噶玛地区噶玛寺为传承基地,广泛流传于噶举派分支噶玛噶举寺院及地区,17世纪画派走向兴旺成熟。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噶玛噶举派又是噶举派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派别,同时又是藏传佛教中第一个采取转世制度的宗派,其转世制度从北宋产生至今。其以黑帽系法王噶玛巴作为最高领袖,至今已传承至第十七世,第十七世邬金钦列多杰也是新中国认证的第一个转世活佛。噶玛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噶玛嘎孜画派的精神母体和艺术来源。

噶玛嘎孜画派的形成源于历代法王噶玛巴对教派祖寺噶玛寺的修建和扩建工程。为了完成建筑、绘画、雕塑的创制,集中了周边地方和民族的能工巧匠,包括汉地制造艺匠、纳西族建筑木雕艺人、藏地不同流派风格的画师等,故风格特色和表现技艺也呈现多元一体的面貌,集众多画派优势于一身。

历史上该派画师作为神佛造像的制作者、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始终活跃于当时的主流社会,画派倡导者、资助者、杰出画师和绘画理论的建树者大都是噶玛噶举派历辈高僧大德,其绘画的骨干也是寺院画僧,画派人才以寺院传承为主,故噶玛嘎孜画派又有“宫廷风格”之称谓。

如今的传承中心主要在西藏昌都噶玛寺、拉萨周边的楚布寺、四川甘孜的八蚌寺以及青海玉树的噶玛噶举寺院等。近年来,四川德格八蚌乡被提名为“四川省唐卡艺术之乡”,西藏东部昌都的噶玛乡2006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与汉族绘画画种不同的是,藏族绘画没有明确的画种分科,绝大多数唐卡都以神佛形象为主,再将天地万物描绘于佛像后面的世界。而噶玛嘎孜画派是以景色山川背景占据了很大画幅,汲取了中国山水画精神内涵和青绿山水画技法之长,通过绘画传情达意,营造出唐卡田园诗一般的意境,创造出抒情与实景交融的风格,从而在美学创造中出现了更接近汉地的绘画风格,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画派新貌,使唐卡在人类文明前进发展中成为传统文化优化和传承技艺的方式,生生不息,代代沿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