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现代物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现代物流
 

2016年3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圆通紧追申通上市步伐 利润率下滑问题凸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笛

3月22日,圆通借壳上市的细节得到披露,壳公司大杨创世将通过出售资产、发行股票购买圆通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等方式完成圆通的借壳上市,在此次披露的细节中,对于圆通的整体作价为175亿元,略高于此前申通169亿元的整体作价。

受整体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影响,过去的一年对快递公司并不友好,根据大杨创世公开披露的信息,圆通在2015年净利润减少3000万元,净利润率下滑幅度超过3个百分点。

通过对目前已经披露信息的圆通、申通业务量和净利润的计算,2015年,两家快递公司完成一单业务量的净利润仅在0.3元左右,在“极度低利”的2015年后,已经筹备上市数年的快递企业们,终于迈出了上市的第一步。

圆通股权作价175亿元

根据大杨创世3月22日发布的预案,大杨创世拟将全部的资产和负债以12.34亿元出售给圆通方面的蛟龙集团和云峰新创,然后大杨创世再以7.72元/股,向圆通速递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合计22.67亿股,作价175亿元收购圆通速递100%股权。

与此同时,大杨创世拟10.25元/股向喻会蛟、张小娟、阿里创投等七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23亿元的配套资金,最终完成圆通的借壳上市。

在交易过后,“圆通系”的蛟龙集团将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51.18%,在此之外喻会蛟张小娟夫妇也将分别持股4.73%和3.78%,并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去年9月入股圆通的“阿里系”阿里创投和云峰新创也将分别持股11.09%和6.43%。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借壳上市中,圆通的股权作价达到了175亿元,评估增值超过141亿元,增值率为413.18%。

而在此前申通借壳上市的预案中,申通的股权作价为169亿元,较于去年9月净资产增值149亿元,增值率为755.48%。

未来市场的预判、品牌系统、人才团队和信息系统等数个因素成为了在这两份预案中,圆通、申通股权作价得到大幅增值的主要原因。

利润率下滑严重 每单净利润仅为0.3元

在数年的时间中,快递公司上市的消息都若隐若现,鲜少落实,而在短短数月间,连续两家第一梯队的快递公司却正式迈开步伐,开始了上市之途,其中的原因从两家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中可以窥得一二。

圆通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快件递送量的三连涨,2013年圆通营业收入为68.85亿元,2014年增长到82.29亿元,2015年为120.96亿元,两年时间中营收增长幅度超过75%;2013年圆通快递递送量接近13亿件,到2015年增长到了30亿件,两年时间,快递递送量增长130%。

而与营收和快递递送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圆通的毛利润的三连跌,2013年圆通毛利润为21.49%,2014年为16.79%,2015年仅为13.42%,2015年圆通的净利润和净利润率也双双下跌,净利润较2014年下跌3000万元,净利润率也仅有不到6%,相较于2014年降低超过3个百分点。

申通方面情况略好,在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申通的净利润率维持在10.6%左右,与2014年持平。

如果计算一下两家企业的快递递送数量和净利润,就会发现,每单快递递送中,快递企业获得的净利润仅在0.3元左右。在2015年,圆通每单净利润仅有0.24元。

成本控制是关键 分拣中心成建设重点

行业利润率的逐渐摊薄是快递公司上市的大背景,而上市所带来的资金流动也给予了快递公司转变形式的可能。

在大杨创世披露的预案中,圆通做出了2016年、2017年、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亿元、13亿元和15亿元的业绩承诺。同样的,申通在未来三年的业绩承诺为11亿元、14亿元和16亿元。

作为通达系中的第一梯队,在整个快递市场瓜分格局已基本成行的前提下,这一业绩承诺意味着两家公司要在未来三年时间中实现高强度的成本控制。

根据披露的信息,圆通表示在过去三年中毛利润下滑情况的出现主要归因于“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提升”,对于劳动力成本的控制也将成为未来数年快递企业的“攻坚方向”。

在此次借壳上市的预案中,对于转运中心的建设成为了募集配套资金的主要用途。

根据信息披露,在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申通将利用资金在上海、杭州、武汉、天津、广州等城市建立29个转运中心、中转平台,并将配套建设仓储基地,为电商客户提供仓配一体化的服务,以此解决“仓储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输配送时效低下”的问题。

圆通也将在此次借壳中募集不超过23亿元的配套资金,资金将用于转运中心建设和智能设备升级项目、运能网络提升项目、智慧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建设。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