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百年·企业新景气-路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百年·企业新景气-路径
 

2015年11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人产业:红海中的机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龙

在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公司展示厅里,一场“智能生产秀”10月27日在记者面前完美再现。担任现场导演的是该公司负责研发工作的姚大青副总经理,在他的操控下,由智能仓储、洁净搬运机器人、智能机器手等组成的“小能手”们,在不到5分钟时间内,经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的标准化控制,一个产品完成上一级操作程序后,渐次进入下一道工序。这种智能化作业,正是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进入11月,围绕“机器人”的各种忙碌展开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和世界机器人大会都将在这个月举办,包括姚大青在内,不少机器人研制单位里的高管感叹:这个月,跟着机器人要跑断腿!

体现转型特征

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机器人被称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2015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是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的重要力量。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对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十八届五中全会来看,调结构、转型将成为主流。“五中全会之后,智能制造业将会推动转型,成为主要力量。”上述工信部官员说。

2015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指出,推动“两化”融合,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目标:一是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既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二是要加快“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推广,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及其综合标准化体系和技术标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和企业;三是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悄然而又快速地走进大小工厂生产线。

当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工业正迎来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生产变革。一场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的浪潮正在掀起。

中国已于2013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大部分需求将来自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而国内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分为三个阶段: 2008年以前,主要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企业有需求;2008年以后是国内大企业逐渐在推动自动化改造,直接原因是人工短缺和人力成本飙升;估计2—3年以后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届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走向成熟。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站在‘十三五’的高度,技术上的突破尤为关键。”一位国外机器人销售商说。

自主品牌不到三成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步不太大,与预期有差距,这也与制造业不景气有一定的关系。”北京易能立方董事总经理王健说。

在他看来,国内的机器人整机厂商,有不少在技术上还存在缺陷。

在中国去年销售的5.6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国产机器人只卖出了2000台左右。

王健说,很多企业的机器人业务实际上是亏损的。与国外的差距保守的说,都要在10年以上,至少是两代机器人的差距。

上述国外机器人销售商称,差距至少在30年以上。

“但是我们也切实要看到,目前的状态是中低端的机器人中国的进展很快,包括三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销量也很快,但是高端六轴以上的机器人我们大量的还是主要在进口。”工信部官员说。

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机器人销售当中,自主品牌的产品仅占28%,不到三成。中国与国际上的机器人制造主要差距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技术;其次,在发展的空间以及理念上差距还是比较大。

机器人的技术不仅在于硬件,还需要背后的一系列软件,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感知技术。但是在这些产业链上,中国并没有掌握太多的成熟应用技术和产品。

在王健看来,目前,机器人零部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比两年前有明显进步,国产化之后,零部件的成本在两年内下降了50%左右。“把成本降下来,机器人在一些低端应用上还是有机会的。”王健说,目前技术差距最大的地方在于软件控制系统,国内做这块的不超过10家,能用的也就2至3家。

攻克核心技术,被许多机器人公司异常看重。以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公司来说,该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洁净搬运机器人研发制造。经过科研攻关,于2014年10月实现洁净搬运机器人国产化生产,可搬运基板尺寸和重量、各轴速度、定位精度等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副所长李进科表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与世界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未来两到三年,机器人企业将有一个洗牌的过程,2014年开始国外巨头企业掀起降价潮,库卡、安川、ABB等企业,将出口至中国的机器人产品价格调低了20%左右,外部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整合洗牌提前到来。

弯道超车?

作为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苏崇德认为,现在与国外差距太大,临阵磨枪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还在搞单机自动化,太落伍了。产业的爆发点在于要快速打造应用团队,把单品销售的模式转变为系统集成销售。”苏崇德说。

国外的松下、安川等企业都在做“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打包解决一系列问题,“要借外力,抄近道。我现在在拉着松下一块做系统集成,赶紧组织机器人系统应用集成公司。”苏崇德说。

就在不久前,上市公司新时达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收购两家智能装备公司,其中包括上海会通。公告显示,新时达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公司100%股权,这也突显出上海会通的价值所在。

这或许是看到了苏崇德的发力点。

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32%,但目前制造业机器人渗透率,仍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及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大,预计未来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仍将维持30%以上的增长。2017年,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7亿元左右。

(本报记者张晓梅/吴明 张骅对此文亦有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