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园区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园区热点
 

2015年9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都高新区:创建西部创客天堂

西部首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西部首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地成都高新区:创建西部创客天堂

为打造高科技园区,四川省举全省之力试图在成都打开一道“口子”。如今,愿望变为了现实。

9月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会议。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宣读《国务院关于同意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据悉,在本次会议上,成都高新区提出了未来10年的发展新目标:到2025年,力争实现总产值1.5万亿元,聚集科技企业2万家,形成3—5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大力发展高端现代产业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成都高新区是国家在西部布局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更多成功范例和鲜活经验。

在《批复》中,国务院同意成都高新区享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在推进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同意将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统筹指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批复》要求,成都高新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成都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万钢指出,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世界共同的选择。要充分理解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把示范区建设置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置身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战略中,置身于抢占新赛场、新规则的大形势中,顺势而为,加快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成都高新区是国家在西部布局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四川的新使命。四川省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做好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衔接,做好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衔接,做好新兴产业和创新新模式的培育和发展,做好军民融合发展探索,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更多成功范例和鲜活经验。

王东明对建设好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出五点要求。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把示范区建设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中去谋划和思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起步、高标准推进,建成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二要着力发展高端现代产业,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发展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建成产业创新的集聚区。三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和科研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建成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四要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大力促进省内创新区域优势互补,注重加强与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比较密集的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德阳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泸州及自贡等国家级高新区的合作,同时加快推动省际跨区域合作,建成对外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五要着力优化环境,集聚创新人才,认真落实支持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放眼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高端团队引进,建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策源地。

10年聚集

科技企业2万家

在此次启动大会上,记者获悉,成都高新区将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目标,着力推进“七个高新”建设、全力实施“十大工程”,加速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成都高新区明确提出,将着力推进“七个高新”建设,争当西部引领示范的“排头兵”。“七个高新”即:推进“创业高新”,把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创客天堂;推进“创智高新”,以海纳百川的气魄荟萃天下英才,打造人才创业的“新蓝海”;推进“创新高新”,打造高科技企业聚集、核心技术突破的中国西部创新中心;(下转第十五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