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1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资一周要闻(2015.01.09—01.15)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资一周要闻(2015.01.09—01.15)

1.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完善国资监管制度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3日上午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反腐倡廉建章立制要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起位列其中。习近平要求要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搞好对国企的巡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要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

点评:确保不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确保国有资产不在改革中“一混了之”,最可靠的还是制度,是不断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2.发改委将推进粮食企业兼并重组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据《瞭望》杂志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就粮食经营领域,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要积极推进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投融资机制方面,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粮仓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的最大效用。除各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和军粮供应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或控股外,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将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粮食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将改革鼓励粮食企业的对外合作,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力争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

点评:随着国企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国企兼并重组的热潮今年有望重现。这既是适应大企业时代的需要,也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必然,关键是怎么把好事办好,把好细节关。3.南北车发布公告澄清内幕交易质疑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近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高管在停牌前频繁买入相关公司股票一事遭市场热议。1月13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双双发布澄清公告,称其高管及相关人员在停牌前半年购买公司股票是基于投资价值,是个人投资,与本次重组不存在关联关系。中国南车公告表示,该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并未在核查期间买卖该公司或中国北车股票;在核查期间买卖股票的该公司其他相关人员在2014年10月27日停牌前,对重组相关信息没有了解,股票买卖行为纯属个人投资,与本次重组不存在关联关系。中国北车亦称,涉及人员与重组事项不存在关联关系。

点评:据了解,证监会正在对此事进行更进一步的问询、调查。无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国企高管类似行为是否存在瑕疵,都应再思量。毕竟,事关央企的整体公信力,兹事体大。4.上海国资平台资产划转方案初定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证券时报》1月13日报道,上海国资流动平台启动在即。大光明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车集团等企业将被整体划入上海两大国有资本流动平台。此次资产划转将涉及多家上市公司,但上海国资流动平台即便在控股上市公司后,也不会干预上市公司经营。上海市国资委秘书长马咏华近日在2014年上海国资高峰论坛上表示,上海将逐渐形成国资委负责资本监管、平台公司负责基本运作、企业集团负责日常经营的国资监管格局。

点评:上海国有资产流动平台实质性启动,一是更好地发展混合所有制;二是更灵活地减持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确保国资保值增值;三是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值得期待。5.《人民日报》刊文呼吁为国企松绑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1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让国企成为真正的企业》的文章,呼吁为国有企业松绑,进一步淡化国企行政色彩,深化改革让国企放开手脚,在国企建立更为完善的市场机制。文章援引受访者的话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是搞好国企的大前提。政府不越位,企业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企业就是企业,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但不能变成“二政府”,承担不应由企业承担的职能。国企并不需要特殊照顾。背着抱着,发展不出好企业,即便取得一些成果也难以服众。

点评:目前,国有企业总体上已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是,在参与竞争、监督管理等方面,国企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市场化不足”的问题。这是国企改革要奔着去解决的首要问题。(点评人:孟书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