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全球化
 

2015年1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资在华布局新常态:加速转向新兴产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上接第十九版)

外资在华布局新常态:加速转向新兴产业

从招商引资转为招商选资

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跨国公司人士均表示,外资在华的营商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贝恩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唐麦表示,目前的商业环境确实变得有些艰难,主要体现在投资收益和过去相比有所减少。当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外企在中国一些领域的投资。

通用汽车方面承认,目前中国市场增长放缓,风险在不断上升,与大众、丰田以及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德系车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经销商库存在上升,利润在下降。

安永中国区主席、大中华首席合伙人吴港平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增长依靠外商投资和出口拉动,在招商引资的大环境下,为在短期内出经济业绩,地方政府给出各色优惠便利招商引资。现在的环境跟之前已经很不一样了,政策肯定在跟着变化。

专家指出,吸引外资政策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是目前营商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和政策取向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首创财富高级投资经理常远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从此前的行政引资、追求外资规模正在转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资,淡化引资规模的考核,引入技术含量、国内配套比例、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新增就业等综合指标;并且在产业层面,更加强调优化外资的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内外资产业耦合质量,避免低层次、同构化的国外资本大量入侵。

同时,《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外资部分优惠政策取消,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据我所知,中国东部的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富庶地区相应提高了投资门槛,对新进的外资企业,不但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甚至还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常远表示。外资向新兴行业转向

部分机构和专家认为,中国仍是外资的投资重地。

“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外资撤离中国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从数据上看,外资企业在中国有出也有进,而且数据基本达到平衡。”新加坡大华银行高级经济师全德健表示。

而《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目前外资已有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迹象。

“我们刚在连云港签署了一个310亿元新材料加工及进口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资内部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我们始终认为,在中国,跟着政策方向走,是没问题的。这个项目,当地政府也给了我们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威立雅环境集团相关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注意到浙江正在推进的‘五水共治’等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浙江对绿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们而言就是发展的机遇。”

斯麦尔特是新成立的一家针对中国市场的芬兰环保公司。斯麦尔特主要负责人Kulmala表示:“公司是为中国空气污染而成立的,目前传统低质量的净化器对PM2.5的净化效率实际不足90%(尽管普遍宣称为99%以上),这并不能真正保护健康。”Kulmala表示:芬兰技术加上中国市场,是他决定跳进看上去已经一片“红海”的中国空气净化市场的原因。

和斯麦尔特公司负责人一起组团来中国“路演”的还有十几家芬兰环境技术企业,有的拥有可以刷信用卡和设置密码的垃圾桶,这在欧洲主要用于支付垃圾处理费和防止他人乱放垃圾;还有的专门“贩卖”二氧化碳,用于替代水以清洁硬盘、芯片等电子设备,而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清洗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太阳能电站。

一位从事国际环境技术转移的专家甚至说,这些人“不是在中国,就是在来中国的路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