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全球化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度创新路径:从硅谷再到硅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百度创新路径:从硅谷再到硅谷

1997年,李彦宏来到美国硅谷任职一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并申请了一项搜索引擎技术的专利,为回国创办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4年,李彦宏再次来到硅谷,宣布了百度美国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同日任命从谷歌招募的被称为“谷歌大脑之父”的吴恩达领导百度研究院。

经过前后14年,从硅谷走出的李彦宏再次回到了硅谷,不仅将研发中心直接建在了竞争对手Google的家门口,更是预示着百度将继续以技术为先导,在全球范围内与谷歌在搜索引擎业务上展开全面竞争。

百度的创新基因

在中国互联网合称“BAT”的三巨头中,阿里巴巴被认为是以市场和公关手段驱动发展起来的,腾讯被认为是以产品和用户驱动发展起来的,而百度则是依靠大量具有专利的技术发展起来的。

1997年,在华尔街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计算机硕士专业出身的李彦宏前往硅谷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任职工程师。这是一个充满技术创新氛围的地方,也是一家需要技术创新的公司和一个依赖技术创新的岗位。

在硅谷的这段时间,他提交了一项“超链分析技术”的专利申请,目前,这项被认为奠定了当代搜索引擎技术基础的专利已经被各大搜索引擎公司采用。而同期谷歌创始人正在研究的类似技术,直到2001年才最终获得专利。

1999年,Infoseek被迪士尼收购,李彦宏放弃了Infos-eek的股票期权,回到中国创建百度公司。

在百度的发展过程中,从硅谷出来的李彦宏始终没有忘记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每年,除日常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还会召开百度技术创新大会和百度世界大会,对于技术创新给予系统的交流和总结。

2013年,百度还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研究院———InstituteofDeepLearning(简称IDL),初期将专注于Deeplearning(深度学习)技术的研究。还在今年成立了硅谷实验室,从谷歌挖来了吴恩达全权负责百度在中美两国的研究院项目。

全球化战略

一直占据着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高峰时期一度占据着中国市场超过90%的份额,百度的成就自然是可圈可点的。

但遗憾的是,从海外归来的李彦宏和脱胎于硅谷的百度,在海外这个广阔的市场却进展缓慢。自从2008年声势浩大地进军日本最终收效甚微之后,百度虽然在亚洲、非洲等地陆续发布了多款产品,但始终未有明显的成果。

2013年以来,百度官方进军国际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今年7月,在中国和巴西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百度推出葡语版搜索引擎,更显示出百度做全球化公司的战略计划。10月,百度对巴西市场的攻略再次深化,收购了巴西最大在线折扣网站。

分析人士指出,百度自2011年起的第二轮国际化尝试中,没有直接以搜索引擎进入市场,转而选择Hao123、PC浏览器、杀毒工具以及一些社区类网站,待这些黏性较强的产品聚集了一定用户之后,再推出搜索产品。

“百度的这种迂回做法跟360做搜索有点类似,360本来就是做导航、安全和浏览器产品的,做搜索的基础相当于零,但是有了这些黏性很高的产品,特别是浏览器,360搜索在一年之间就做到了10%的份额。”上述分析人士还说。

硬碰硬的较量

毫无疑问,在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下,百度与谷歌在搜索引擎业务上正面冲突已经不可避免,技术竞争尤其是最为关键之处。而今年,百度将引领百度发展前沿的实验室建在了谷歌的大本营硅谷,无疑是打响了双方直接竞争的第一枪。

众所周知,百度与谷歌的第一轮交手是在几年前的中国市场,但由于受到中国政策方面的限制,2010年谷歌全面退出中国内地市场,使得百度可以一家独大,轻松地占据了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而在国外市场,百度想复制中国市场的成功显然比较困难。从在日本的失败足以看出,与谷歌在海外市场正面竞争,百度仍然力不从心,甚至比雅虎还要逊色不少。

但是,有知情人士透露,作为技术驱动型公司,百度成熟的NLP(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有望可以弥补进军海外新市场的“初识挑战”。这是一种可以透彻分析语言特点,在大数据环境下运用统计方法快速定位差异、总结规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语言分析手段。

不仅如此,百度还加大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包括成立研发中心和引进高端人才,除了前面提到的硅谷实验室和吴恩达,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也已加盟百度,这让百度的国际化发展有了更多的底气。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