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
打败德日师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高铁打败德日师傅
(上接第二版)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对世界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目前中国的高铁制造技术不仅领先于大部分国家,在高铁成本上也较老牌高铁制造强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国内高铁造价一般是1.5亿元/公里,德国法兰克福—科隆线约合3亿元/公里,与世界平均价格相比,低近1/3。
诞生一批金牌公司
高铁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高铁制造业的腾飞。
中国高铁制造业腾飞最好的见证者就是中国最大的火车制造商“中国南车”。十年前,中国南车还处于亏损状态,而到2013年,中国南车的年营业收入达到了978.9亿元,实现盈利41.4亿元,在中国南车实现的营业收入中有超过40%的比例来源于机车、动车组业务,中国南车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极具实力的高铁制造商和服务商。
目前,国内已经围绕高铁初步形成了一整条的产业链。目前,除了核心技术由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提供外,包括机车相关配件、车内的配套设施等都有相关供应商提供,而在6年前,这里面很多的配件都还依赖于进口。
国内持续上涨的对高铁基建的投资业为整条产业链带来了更大的机遇。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海外则是另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2013年中国南车的营业收入有超过6%来自于海外市场,而据其预估,到2015年这一数额将变成15%。
中国高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制造”最鲜亮的招牌。从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后,已先后有超过100个国家的元首、政要、代表团参观过中国的高铁项目。其中,包括英国、巴西、土耳其等国家与中国签署了高铁相关的合作协议或具体的项目协议。
高铁出海并非一片坦途
对于中国高铁制造业而言,目前的成就是确实值得高兴一番,而眼前的一些障碍却仍然有待突破。
技术标准的壁垒成为了中国高铁进军海外市场的障碍之一。在目前中国走出海外的案例中,所采用的均是欧美、日本标准,鲜有中国标准。这也意味着中国高铁仍然缺乏对于技术的话语权,在出口方面仍然受制于人。
据了解,中国高铁在技术方面已经处于世界水平前列,然而由于中国高铁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在规范上仍然没有欧美、日本细致、详尽,这也是世界普遍采用欧美、日本标准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方面,中国高铁竞争力之一在于成本低廉,而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来源于较低的人力成本,但在许多国家,都要求使用本国人力,这就会增加中国高铁的成本控制难度。
从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高铁在单项竞标和设备竞标上颇具竞争力,走出国门也多是通过这两种途径实现。而在整体项目和运营方面,中国仍有不足,而这两者带来的附加值要远超于仅仅通过单个项目和设备出口所能带来的附加值。
高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走出海外,并不仅仅是一个设备出口那么简单,对中国高铁而言,建立品牌、完善技术标准以及运营能力应该成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