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企业: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凌林
三线企业: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三线企业”已成历史。
从1964年到1980年,国家先后投入2000多亿元巨资,在中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三线企业群体。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感召下,数以千万计的热血男女肩负特殊的政治使命,从东部沿海和北部工业城市来到中西部偏僻的深山里。
时光荏苒,岁月的变迁令一大批三线企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从此,有的企业经历搬迁、重组改制的阵痛,有的被破产、关停,从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当青春不在时,老去的一代人不得不承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变和被历史遗忘的残酷现实。
曾经:为工作机会“挤破头”
4月18日早上,薛松林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来到厂区库房开始一天的工作。
1966年8月,当时只有8个月大的薛松林跟随父母从南京的714厂(后来的熊猫集团)来到位于江西省浮梁县一个离县城约10公里的山沟里建设第897厂(万平电子有限公司)。
这个隐蔽在山沟里的企业,三面环山,厂房依山而建。只有一条公路跟外界相连,厂区外就是农田和水塘。
“我17岁就进厂上班,已经在这里工作近30年了。”薛松林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父母、兄弟包括自己的孩子都已经回到江苏了。自己由于工伤,不太可能离开这里了。(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