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企改革:
私有化速度过快必然导致“暴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玲玲
俄罗斯国企改革:私有化速度过快必然导致“暴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谈到,不能在改革声浪中把国资变成谋暴利机会。而俄罗斯国企改革在此方面的教训,正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从1992年的私有化开始,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有成功,也有失败。目前,我国的国企改革也已经进入到深水区,虽然两国在经济结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方面却是相同的。因此,研究俄罗斯的国企改革,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国企改革有很大的启示。
基本做法: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1200亿美元外债,让新总统叶利钦坐卧不安。叶利钦认为,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俄罗斯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从小私有化开始的。所谓小私有化,是指商业、服务业、建筑业、运输业、小工业企业产权关系的变革(其标准是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超过100万卢布,职工人数不超过20人)。截至1993年底,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俄罗斯共私有化了约6万个小企业,商业和服务业中70%的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工业中轻工、食品和建材部门私有化的比重达56%,运输部门私有化企业比重占46%,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盖达尔政府看来,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最省事的办法莫过于私有化。为了加快私有化进度,政府将一定数额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造成开放型股份公司,不分年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向每个公民无偿发放面值为1万卢布的私有化券,公民可用私有化证券自由购股。与此同时,俄罗斯还采取了货币私有化这一手段,政府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国有企业资产,把私有化过程与投资活动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还实行了国企股票、抵押拍卖和债转股等办法,投资者可获得企业股票的控制额。
经验:俄罗斯、东欧国家(以下简称俄东)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依法改造、加强领导、形式多样。
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看,俄罗斯主要采取了以无偿转让国有资产为重点的私有化改造方式。在俄罗斯小私有化中,主要以无偿转让国有资产为主,有偿转让的比重很小。在大私有化的第一阶段,也主要是通过发放私有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资产,又称“证券私有化”。只是到了私有化的第二阶段,才开始从无偿转让国有资产过渡到按市场价格公开出售国有资产。除私有化改造外,俄罗斯还保留了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实行私有化改造,对这些国有企业主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国家控股等手段加以改造,相应地强化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有助于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
在形式上,俄罗斯国企改革的方式灵活多样,大体上包括公开拍卖出售、私有化证券、股票上市、内部持股、职工参股等各种形式。对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采用股份制改造的形式,通过股票上市或职工内部持股及参股等方式改变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管理体制;对濒临破产的国有小企业则采用公开拍卖出售、集体与企业合股经营等方式加以改造。
教训:对于俄东私有化失败的教训,主要在于:(1)内部私有化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外部私有化则使旧体制中的隐性收入显性化,它有利于同旧体制有联系的权势阶层迅速致富,从而引起社会不满。“民营化”过程要去“官员化”,要真正做到政企分离,使政府官员退出民营化过程,做到“官退民进”,建立官员不越位的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人官员手中,使民营化的成果可以归国民享有。
(2)私有化进程过快,与此相应的市场体系、法律制度及经营管理方式难以迅速形成并与之配套,因而对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冲击。应当减缓“民营化”进度,特别是完善产权制度极为重要。
(3)相比较而言,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比大型企业要顺利,大企业改革相对缓慢,从而使整个私有化进程延迟,其结果是使多数国家面临巨额预算赤字、失业人数剧增以及社会贫困面的扩大。
(4)在条件不具备时过早地使本位币———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致使国企私有化后形成的大量非法收入向境外转移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势不可挡。每年几百亿美元的“资本外逃”终于导致了1998年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点评
我国国企民营化与俄东国企私有化的相同点,两者都是从计划经济走向产权改革之路。通过俄东改革,我们应该看到,不论是过于激进的改革还是过于迟缓的改革,都不利于体制转轨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的是要选准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模式、力度、速度及时机。从俄罗斯的失败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快、过度的私有化必然导致暴利现象,从而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政府对国家安全控制能力削弱等问题,这是两个重大教训。
在改革背景方面,俄东国企私有化是基于经济的快速私有化转型战略开展的,政府突然一声令下,便让如整块铁块一样覆盖国民经济的国有经济迅速地进行私有化改革,而当时,非国有经济基本上没有自然形成和发展,这就为俄东国企私有化埋下失败的伏笔。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民营化改革,是在有机发展战略的经济转型下开展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在国有经济周围逐步放开对非国有经济的限制,发展非国有经济,进而在部分国企阻碍经济发展时,一定程度上允许民营企业或个人购买国企。这种现象正在中国发生。
从改革过程方面看,俄罗斯国企私有化速度快,我国民营化进展慢,有利于国民经济对民营化的消化;俄罗斯国企私有化,覆盖面积广,规模大,我国民营化覆盖面积较小,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再者,俄罗斯国民手中并无积蓄去参与私有化,又由于缺乏监管,才使得俄罗斯私有化成为俄国原政治领导人和新权贵瓜分国有资产的好机会,而我国民营化是由民营企业或个人参与,同时,我国对国有资产出售的监管体制较俄东私有化时期好。从种种迹象看,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漫长过程,从1993年开始,也快20年了。
我们还应承认,中国在90年代的县以下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也存有过快过滥现象,与俄罗斯的国企改革教训非常接近。幸好,我们国家已经看到过快改革暴利的教训,把完善产权制度置于突出地位,已经开始重现这个问题了。